【明報專訊】仲量聯行研究指出,中區甲級寫字樓的供應已趨於飽和,未來10年只會增加500萬方呎,至共2800萬方呎,反而九龍東的甲級商廈會增加1200萬方呎,總面積達到2300萬方呎,規模直逼中區,預計會有愈來愈多商業機構遷出中區。
梁振英﹕長遠可填海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日出席城大活動後表示,中環提倡保育,例如中環街市原本用作發展寫字樓,但經保育後成為受保護建築物,另外要避免形成屏風樓,他說﹕「擔心(寫字樓)供應不足,租金太貴會阻經濟發展。」梁振英指政府部門遷出中環亦未能解決該區供應不足問題,長遠需要考慮能否發展市區、郊野公園以外20%剩餘土地,也可考慮維港以外再填海。
仲量聯行中國區董事及大珠江三角洲研究部主管陳錦平指出,2014年起寫字樓新供應集中九龍東,預計啟德重建計劃發展,以及陸續落成的私人寫字樓,10年間九龍東商廈樓面可由現時約1100萬方呎增至2300萬方呎;受制可發展土地,其時中區寫字樓樓面僅由現時的2300萬方呎,增加500萬方呎至約2800萬方呎。
未來10年落成面積 中區僅東九四成
隨着更多商廈落成,預期20年後九龍東將超越中區,發展成全港最大商業區。對於政府今年撥出兩幅九龍東地皮,他認為有助促進該區商廈市場發展,但指出當局有必要考慮商業用地的總體發展模式,如近年已有不少會計師行已遷離傳統商業中心。
「中區仍有優勢 租戶大洗牌」
事實上,中環甲級寫字樓租金水平高踞全球,企業為逃離高昂租金而外遷已是趨勢,如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及瑞信,由中環遷至西九龍環球貿易廣場(ICC)。不過陳錦平指中環具傳統商業中心區(CBD)優勢,仍是不少企業的首選,「現在出現洗牌情况,承租能力低的企業會搬離,由承租能力高的企業填補,當中有不少企業為擴充業務,續在中環尋找更大寫字樓樓面」。
據了解,瑞信位於交易廣場三期的17樓全層,早前獲澳新銀行(ANZ Bank)租用,瑞信另有約9層樓面(每層約1.1萬方呎),有6層亦已獲ANZ預租,以配合其發展。此外,一間日本銀行原在國際金融中心(IFC)租用不足3000方呎樓面,近期落實承租交易廣場一個3700方呎樓面,平均呎租約165元。另摩根士丹利騰出中環交易廣場之樓面,主要由富通銀行(Fortis Bank)承租;德意志銀行部分在長江中心的樓面則由資產管理公司KKR承租。
今年首4月,本港甲級寫字樓租金平均升幅11.8%,其中中區及九龍東分別升13.3及10.9%。除落成量大的九龍東外,整體空置率不足5%,據悉,09年首季九龍東空置率達26%,去年曾回落至單位數,反映市場需求增大。該行維持今年預測,核心商廈升幅30%、非核心商區寫字樓租金升幅介乎30%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