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市場最關注的莫過於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議息會議之後會講什麼。結果,他抽起了「緊」(strong vigilance)通脹這字眼,大家立即覺得他是暗示6月不會加息,歐元昨晚跌莫停,早前炒得熱火朝天的商品價大跌,紐約期油執筆時大跌每桶6美元,短線港股可能仍有震盪。
特里謝昨天在記者會上說,歐央行從來不會事先作出承諾,又說有需要時自然會加息。他說通脹確有上升壓力,但最近的價格走勢未見到會構成全方位通脹。此番言論令下月加息的憧憬落空。歐洲經濟近期已轉弱,沒有加息預期,匯價自難支撐。歐元一口氣跌穿1.47及1.46兩個大位(圖表1)。美元指數亦由72.8彈上73.8。
歐央行暗示暫不加息 歐元急挫
更驚人的發展發生在商品市場,代表19種商品的CRB指數昨晚大跌4%,期油跌近6%,期銅亦跌近4%。港股昨天7連跌,收報23261點跌53點。今天有機會再低開,但從昨天資源股龍頭力拓、淡水河谷跌幅有限,甚或倒升來看,資金反而可能會從商品市場流向股市。
上海醫藥即將發行H股,加上國藥(1099)首季收入急升45.5%,以及內地公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將預計藥品流通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8%增長,帶動醫藥股全線起飛,國藥急升3.14%,聯邦製藥(3933)更大升6.79%。
醫藥板塊主要分為製藥和藥品分銷,前者涉及很多專業知識,一般投資者較難充分掌握業務實際情况,而藥品分銷現時仍處於投資期,即使已是全國最大的國藥,繼2009年上市集資達87.4億元,近期又偷步在上藥招股前,先配股集資34.5億元,並且發行20億元人民幣債券,為收購和業務發展作好準備。在現階段,雖然國藥估值不菲,今年預測市盈率達到31倍,但由於處於投資期,故市場更為重視營運數據,毋須因高估值而卻步。
事實上,以中國逾13億人口,中央亦銳意加強民眾的醫療保障,藥品分銷和零售業務前景肯定向好,能否受惠視乎銷售網絡的規模和質素。國藥去年已覆蓋29個省份,在333個縣級城市中,已進入當中的133個,達到40%。在今明兩年繼續加大投入後,覆蓋範圍將更為廣泛,甚至有機會進一步拋離第2位的上藥。
國藥挑戰下降軌阻力
再說,雖然內地一直對藥品限價,不利分銷商的利錢,而國藥首季毛利率亦略為降至8.1%,但參考花旗報告,銷售及行政費用佔收入比重,由去年下半年的5.6%降至4.4%,效率提升,更予投資者對管理層的信心,昨天國藥大成交下回升,挑戰下降軌阻力(圖表2),不妨買入作長線持有。
中國人壽(2628)股價又創52周新低,收報26.85元跌1.1%,相信不少散戶均有意撈底。不過,繼首季業績倒退22%後,集團管理層近期與分析員會面時表示,雖然去年毛保費增速已低至15.3%,但今年將進一步放緩。主要原因,是中壽所倚重的銀保業務,在新規則之下嚴重受壓,而即使去年全行保險經紀人數增加12%,但中壽卻流失了9%。兩大收入渠道均受壓,再加上早年的保單陸續到期令賠付大增,以及A股長跌長有,今年中壽業務所受到的壓力相當龐大,是否低吸真的要想清楚。
內地水利部預期污水處理產業,將於未來5年高速發展,目前正制訂一系列扶持政策,相關股份即時炒起,光大國際(0257)升2.92%,北控水務(0371)亦升2.89%。論走勢,北控水務在2.4元呈雙底背馳格局,但就欠缺成交配合,而光國升勢獲成交支持,走勢則未見有何特別,但不失為小注短炒的選擇。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