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匯豐控股(0005)在大談策略之先,昨天公布首季業績,受惠稅率因為美國業務的一次過因素降至10%,純利按年增長57.8%,至41.5億美元(約323.7億港元),但核心業務利息及費用收入較去年下降,營業利潤更跌近兩成,表現「脫腳」。有分析員指出,首季在英國的撥備可能會是無底深潭,料在今年餘下時間仍為集團一大陰霾。
業績公布後,倫敦投資者昨日馬上以行動表達失望,匯控股價至昨晚香港時間11時跌至81.6港元,較本港昨日收市價84元低2.4元。美國預託證券(ADR)亦跌至81.5港元。
歐智華﹕美國業務仍是未來隱憂
新任行政總裁歐智華在分析員會議上坦言,匯控淨息差仍然面對壓力,「美國業務以至當地的消費融資、按揭貸款業務,仍是首季及未來的隱憂。」匯控明天將公布美國及匯豐融資的首季業績。
匯控已預期,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增長放緩,幸好證券投資受環球股市帶動而錄得兩年來收入新高。由於集團縮減美國業務,來自當地的收入持續下降,以地區分類,除了歐洲和北美洲外,其他地區的稅前利潤均錄得增幅。但是集團總部既在歐洲的英國,又豈能任由歐洲業務萎縮?歐智華亦揚言,將會鞭策歐洲業務改善。
無意遷冊 期望留倫敦
雖然有傳言指匯控或會因為英國監管機構向銀行徵收重稅而把總部遷離倫敦,但歐智華表示,集團大致上沒有意欲遷冊,亦期望留在倫敦,集團會在今年第4季檢討總部根據地。至於集團倚重的亞太區業務,歐智華稱,「通脹是當地較顯著的問題,但我們非常嚴謹控制開支,以求在當地取得業務增長。」他續指,亞太區市場波動性一向較高,但未見資產泡沫。集團表明期內已推出節流計劃,並會於明天舉行的「策略日」上公布詳細內容。但是首季營業支出仍按年增加16.5%,成本效益比率由去年第四季的58.9%,進一步上升至60.9%。匯控解釋,該行持續投資在增長較快的市場及GBM業務,令員工支出增加,此外重組拉丁美洲業務,亦為集團帶來一次性的支出。若撇除上述因素,則比率降至55.1%水平。
英國提撥4.4億美元 恐續有來
匯控的股本回報率受惠稅率減低而升至11.4%,接近集團12%至15%的目標,財務總監麥榮恩解釋,美國業務確認了先前未確認的外國稅項減免的遞延稅項資產,令集團實質稅率降至10%。不過這只是一次過性質,歐智華也表示,「我們一向正常稅率是19%至22%,今次稅率(10%)我不認為會持續到今年餘下時間。」故他相信,股本回報率仍預計要2至3年才能達標。
期內集團就英國的還款保障保險(PPI)在首季提撥4.4億美元,歐智華坦言,有關支出費用目前難言估計。明富環球香港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形容,該事件猶如「英國版迷債翻版」,有關提撥料都會出現在未來數季業績中。
(明報記者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