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魚種東江水管輸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10日 06:59
2011年05月10日 06: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東江水密封管道不單為本港帶來潔淨食水,更為香港帶來兩種新淡水魚,分別為條紋鮠(學名Tachysurus virgatus;鮠,粵音「濰」)及瓦氏黃顙魚(Pelteobagrus vachelli;顙,粵音「爽」),估計牠們由59公里外的太園抽水站進入密封管道,途經漫長及漆黑的隧道,並越過邊境木湖抽水站的防線抵港,成為香港淡水魚的新成員。

漁護署監測管道蝙蝠意外發現

漁護署表示,兩種淡水魚在分類學上都屬鱨科的魚類,這類魚都在水質清澈的溪流出沒,換言之經密封管道輸港的原水,水質媲美天然河流。本港目前只有一種鱨科魚類,名為三線擬鱨(Pseudobagrus trilineatus),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品種。

漁護署淡水魚工作小組陳勁東表示,該署人員去年底在新界西北的東江水密封管道監測在內裏棲息的蝙蝠時,發現水中有魚蝦游弋,於是捕捉了數條外形較特別的魚供淡水魚工作小組鑑定,結果證實是本港沒有紀錄的條紋鮠;工作小組後來再到上址,再發現瓦氏黃顙魚。

適應漆黑環境耐力強

陳勁東稱,東江水密封管道經過邊境的木湖抽水站進入香港境內,沿新界西北敷設,管道途經沙頭角一帶中斷,與一條天然溪流連接,然後再接上餘下管道,直至船灣淡水湖。由於該條溪流地勢較管道低數米,不大可能有魚類「迴游」進入密封管道。發現新品種魚類的密封管道直徑約3米,足夠一名成年人進入,內裏水深僅數吋,底部是混凝土,加上管道內漆黑一片,該署過去一直沒有在那裏做魚類調查;對於有魚沿數十公里的密封管道抵港,他估計該兩種魚都是夜行淡水魚,較適應漆黑環境,習性亦屬忍耐力較強的魚類,加上水中有小蝦等甲殼類動物,為該兩種魚在漫長的旅程提供了食物。

他說,該署下一步會在發現該兩種魚的管道附近天然溪流調查,若發現該兩種魚出沒,代表牠們已在香港落地生根。該署發現,密封管道香港段亦有其他魚類,包括異鱲及藍刀等。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