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治療穴位針對陽氣不足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11日 15:01
2011年05月11日 15:01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副研究員兼中醫師趙建浩指出,在中醫的角度而言,弱視屬陽氣不足,故是次中大用於弱視治療研究的穴位均在「陽經」之上,以針刺激陽脈的穴位,期望達到治療的效果。

這些穴位包括眼內角附近的攢竹穴和小腿下方的跗陽穴,均屬「足太陽膀胱經」,一在上,一在下,兩穴同施針,可起貫通「陽經」血脈的作用。另加額側的太陽穴,它與攢竹穴均屬對眼睛有利的穴位;虎口上的合谷穴是頭臉各部位的保健穴,保健範圍自然也包括眼睛。最後為位於頭頂的百會穴,能調節其他4穴,以免「陽經」過亢,可維持陰陽平衡。

新發現跗陽穴可治眼疾

該系系主任林順潮稱,五穴之中,又以跗陽穴是研究人員新發掘以治療眼疾的,用來代替足外側等4個傳統中醫認為對眼睛有利的穴位,因為該4穴的表皮很薄,針刺較痛也不夠穩,故改用屬同一經脈的跗陽穴代替。

林順潮稱,無論是傳統西醫方法還是加上針灸,弱視治療始終是「年紀小,希望大」。但中大的研究發現,針灸對個別相對「年長」患者似也有一定作用。

參與研究可致電查詢

12歲的永健左眼弱視,視力約剩四成,曾接受傳統西醫的弱視治療,包括戴眼鏡和遮眼。林順潮稱,本來醫學上這個年歲就算再施以任何弱視治療也難顯著見效,「視作無法醫治」,但永健接受了25周針灸之後,視力回復至約六成,在視力表上可多看兩行,他形容永健的進展「很難得」。

中大已在汕頭招募了200多名3至12歲的弱視兒童,參與新一期的針灸治療弱視臨牀研究,林順潮稱本港暫有60多名兒童參加。

【讀者查詢可電:2762 3046(周小姐),2762 3048(凌小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