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產泡沫基本上是永恒的話題,金價當年在每盎司400美元時已有人說太貴,因為黃金的開採成本在200美至250美之間;當金價升至500美元一盎司的時候,他們就說金價泡沫馬上就會爆破。當然,以現時的金價再說黃金泡沫,關心的投資者會多一些。
群眾壓力 爆破前一窩蜂搶入
泡沫是有趣的,由幾百年前荷蘭鬱金香的泡沫,到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總是有大批的投資者湧進去。就說11年前科網股泡沫期間,當其時沒有沾手科網股的投資者,可說是絕無僅有,記憶所及,當時股神巴菲特並沒有買科網股,隨後的結果是,股神不得不在其公司年報中向投資者道歉。隨着時間的推進,科網股泡沫當然是爆破結局,同時再一次證明股神的眼光獨特。當然,亦只有是股神才能頂得住股東的壓力,堅決不沾手這個大泡沫,其他基金經理,就算擔心這個泡沫,在當時的情况下,又怎能逃出生天呢?
未見大批盲頭烏蠅湧入金市
再遠一些,或者說更加貼身一些,當香港樓市於97年出現泡沫期間,市民都是盡可能買樓,不論樓價合不合理,能不能負擔得起,總是多借一些,多買一些。最後,不論是什麼原因,當然亦是以泡沫爆破收場。
所以,泡沫的形成,以至爆破,必然是涉及大多數的投資者的集體行為。
可是這次的黃金泡沫呢?身邊有多少投資者真的去投資黃金,最多是買黃金相關的股票,包括紫金(2899)、招金(1818)等。更多的是,在金價突破1000美元時,將籠底的金飾拿至變現,而不是增持這種「泡沫」資產。
形成這次黃金持續上升的原動力,是世界各國央行瘋狂地印刷更多的鈔票,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甚至是人民幣。相比上述這些貨幣,黃金可不是印出來的。上文所說的黃金開採成本大約是200美元至250美元已經是老黃曆了,因為當其時的金礦是最高級的,每噸礦金的含金量達7克或以上。隨着黃金價格急升,現在連當時不會開採的廢礦石,即每噸含金量只有2克或更少的礦石,亦勉強提煉,再加上其他的成本上升,可想而知現時的黃金成本之高。
成本上漲 趁低吸納等吹泡
金價波動難免,沒有人知道這個泡沫何時會爆破,亦沒有人可以確定金價實際上是另一個龐氏騙局。只是以古鑑今,黃金在未來的角色將會愈來愈重,投資組合中多少總會有一定比例的黃金,似乎在市場再度吹起黃金泡沫風時,是一個趁低吸納的機會。至於黃金可升至多高—— 目前市場上最樂觀的預期是10,000美元一盎司!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