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高等法院上月裁定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環評報告無效,令工程至今無法開始動工。工聯會屬下的建造業總工會表示,工程延誤不單令造價上漲,更連累工人無工開,估計會把業內失業率推高2至3個百分點。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認為是政府多番漠視市民對環評報告的質疑所致。
工會料推高失業率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本港有27萬建造業註冊工人,失業或開工不足情况一直嚴重,最新失業率為6.2%。由於大橋工程可創造11,000個職位,他擔心工程遲遲未開工,會刺激業內失業率增至9%,尤以紮鐵、落石屎、釘板的工人最受害。
他又認為東涌居民朱綺華提出司法覆核背後,有政治團體操控,批評有人把政治凌駕在公眾利益之上,更認為這些團體應該「夠膽做夠膽認」﹕「工程經過十幾年諮詢,為何臨開工才提出環評報告有問題?」
工會結構工程師李贊駒推算,司法覆核結果導致工程延誤,建築材料及人工開支會因通脹上漲,其中常用的鋼筋過去年兩年間累積漲價27.3%,總體造價每年上漲15%。若工程再推遲兩年,本港納稅人就可能要為建造費多付逾40億元。
公民黨及城大當代中國研究計劃昨舉行「環評判決 發展升呢」公眾研討會,市民鄭先生質疑入稟的朱綺華是否真的有能力判斷環評報告;亦有退休教育工作者批評公民黨「拖政府後腿」,利用法律程序打擊政府,濫用司法程序。黎廣德認為公民黨律師只是向關心東涌環境的朱綺華提供專業協助。
公民黨:政府兩次錯過「上馬」
對於建造業總工會擔心失業率問題,黎廣德表示可以理解,認為他們應找環保局和運輸及房屋局要求交代。他指摘政府錯過兩次令工程可以「上馬」的機會,包括兩年前有市民質疑環評報告,但運房局沒有理會;至去年司法覆核案中亦錯過庭外和解機會。他指出,政府起初對案件不重視,沒有向法庭「排快期」,致法庭延至今年才處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