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周(5月11日)京滬高鐵高調試驗運行,全程耗時不足5小時。如以此推算,與民航出行時間相比,再考慮晚點因素,相差無幾。
也許是未雨綢繆,也許是季節因素,有人預訂5月20日北京飛上海的機票,可買到450元(不含稅費)的四折機票,顯示民航已卯足勁迎戰京滬高鐵衝擊波。
「鐵公雞」迎黃金發展期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對一些國家、行業是災難,但內地4萬億元一籃子計劃,對鐵路、高速公路和民航、機場(俗稱「鐵公雞」)建設,卻不只百年不遇的機會。
雖然鐵道部長劉志軍出事,高鐵建設也引起一些質疑,第一季度鐵路運輸企業總體還出現37.6億元的虧損。但是,於今看來,內地高鐵建設不會放慢腳步。此間媒體稱,《「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雖未正式問世,但其(徵求意見稿)已草擬完成。
據預測,到「十二•五」末,內地客運量為440億人次,5年增長率為34.3%;旅客周轉量為38300億人公里,增長率為37.9%。國家快速鐵路網和民用機場等交通設施建設均為重點,將形成以「五縱五橫」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總里程達489萬公里。
新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稱, 「十二•五」安排基建投資將達2.8萬億元,到2015年內地快速鐵路營業里程達4.5萬公里,4年增長率達438.4%,顯見鐵路建設仍是重頭戲。
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年至2015年),已先行一步公開。「十二•五」期間,計劃運輸總周轉量達到99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5億人,年均分別增長13%和11%。
民航勢必遭遇鐵路狙擊
相當於2010年的538億噸公里的總周轉量和2.68億人次的旅客運輸量,民用航空的發展目標堪稱宏大,但比起鐵路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內地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城市群連片成圈,物流人流湧動。相比乘坐飛機,火車費用相對低廉,而高鐵崛起更節約不少時間,不少線路夕發朝至,有的數小時即可搞定。
同時,由於航路、空域資源不足,飛機誤班誤點成了家常便飯,2010年航班正常率僅為75.8%,相比2009年下降了超過5個百分點。為此,「十二•五」將航班正常率定為80%,也是自身求生存發展的要求。
鐵路在票價、準點率上,無疑較航空更有譜。武漢廣州高鐵開通後,有些區間航空公司客流遞減三、四成。京滬高鐵6月正式開通後,儘管均為國企擔綱,但為政績、利益和面子好看,屆時客源爭奪戰一定會異常火爆。不過,對消費者而言,應是福音,對沿線城市帶經濟也有好處。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