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出開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距今已整整45年。似乎早有定論的歷史評價,如今也遭左派翻案。今年正值中共建黨90周年,「紅風」似有吹遍內地之勢,此時此刻,回顧這段被稱為「十年浩劫」的歷史,意義重大。
在官方徹底否定文革30年後,以左派網站「烏有之鄉」為代表的輿論鼓吹重新評價文革,甚至得出文革「偉大」的結論。有學者認為,多元言論有助於中國思想的討論,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對歷史無知情况下的荒謬結論。
左派輿論認為,文革打破了各種階級界限,實現了社會平等。群衆可以隨意參與政治鬥爭、寫大字報、進行辯論。文革是一場空前的民主試驗,民眾言論相當自由。而在群衆嚴密的監督之下,文革期間官員的腐敗行為得以遏制,文革「打倒走資派官僚」的路線,對於今天官商利益重合的中國,仍具相當現實意義。
嚴家其:個人獨裁無關民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首任所長、《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的作者嚴家其表示,他不同意「文革是偉大民主試驗」之說。他說,文革只是毛澤東授權民眾,把原來共享權力的集體領導,變成個人獨裁,與民主毫無關係。
對於「文革無腐敗」一說,嚴家其認為,這是在內地特殊的言論環境下,對於當代官僚腐敗不滿的婉轉表達。「『唱紅打黑』是有群眾基礎的,也是出於對腐敗的不滿」。他說,左派重提文革的「偉大」沒有壞處,「這類左派在中國影響不大,因而言論沒有危險,反而使中國的聲音變得更加多元,對思想的爭論有益」。嚴家其認為,中國已經進入集體統治的過渡時期,文革時的個人獨裁在中國已經沒有產生的條件。
製造文革土壤尚未消除
但在廣東汕頭創辦文革博物館的前常務副巿長彭啟安對此卻相當不安。他說,這是不少年輕人在未經歷和不了解文革情况下的糊塗認識。他認為,產生文革的土壤在中國尚未消除,「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思維方式仍延續至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較早前與香港左派人士吳康民會面時,也把文革遺毒與封建殘餘歸類,稱為阻礙中國人說真話的「兩股勢力」,指「兩股勢力影響了人們不敢講真話,喜歡講大話」。
多數暴政 踐踏人權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中心主任、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錢鋼對「文革實現了言論自由」的說法提出異議。錢鋼引述他寫於2006年《報人之死》的一段話:「毛澤東煽動造反,卻從未給人民真正的言論自由」,他引述該篇作品的另一句話回應左派輿論:「文革是一場『專制為體、民粹為用』的『革命』,是一場假『群眾運動』之名的多數暴政,是基本教義派式的狂熱燃燒和蜂擁而上;億萬人的人權遭到踐踏,是它的終局。」
中共中央早在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的結論是,「文革」是「一場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去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也指「文革」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事業」進程,「必須予以徹底否定」。
明報記者 麥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