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北京連下重招治理交通擁堵,繼分號限行、搖號(攪珠)買車後,上月起又大幅加市中心泊車費,由每小時2元加至首小時10元、次小時15元(人民幣,下同),官方稱此舉可改善京城擁堵狀况,但一個多月過去,雖有私家車主被迫改變駕車習慣。但對紓緩塞車的觀感眾說紛紜,但都感嘆北京公共交通跟不上,「現在有錢人其實還是不在乎,隨便你罰!」
在外企做醫療器械銷售的顧小姐,過去常開車到醫院跑業務,一停一整天,「現在不敢了,我這麼停一天至少130多,一天掙的錢幾乎全得搭上了」。她月入約4000元,每月養車就得1500元,「北京這麼大,有自己的車還是方便些,上下班時地鐵幾乎擠不上啊!」
公交不發達 「地鐵門都擠開」
從事汽車行業的曹先生,載着女友到崇文門一商場購物,在臨近的東打磨廠街,他搖下窗子問了問價,然後選擇把車停在地下停車場,那裏每小時6元。「太不合理了!你鼓勵老百姓買車,結果買完交通擁堵,政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讓老百姓自己想辦法,大力收你的費!」
曹先生憤憤地說,現在油貴、停車費也漲,開車很不划算,但他還是不願放棄開車,關鍵是公交不發達,「您坐過公交車(巴士)嗎?上去如罰站,貼得你動不了;您坐過地鐵1號線麼?人那個多啊,上次我們坐,地鐵門都給擠開了!」
加費治堵,北京交通是否真有改善?官方數據稱「初顯成效」,4月份五環內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擁堵指數為4.4,同比下降26.9%,僅屬「輕度擁堵」;但三環內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仍為6.4,處於「中度擁堵」。不過,4月29日「五一」假期前的晚高峰,一場小雨還是令北京164條路段擠塞,創歷史最高紀錄。「我看一點沒好!」曹先生如是說,但顧小姐認為,塞在路上的時間確有減少。
明報記者王艷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