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IMF已任命副總裁利普斯基(John Lipsky)暫代總裁職務,鑑於利普斯基將於8月任期屆滿後離職,觀察家關注發展中國家會否趁機推舉自己人當總裁以增加發言權。不過,德國總理默克爾昨稱,卡恩若辭職,IMF總裁一職應繼續由歐洲人接任。
IMF與世界銀行向來分別由歐洲人與美國人執掌。默克爾說,雖然中長期而言,發展中國家人選可望執掌IMF和世銀,但目前有充分理由支持歐洲人接任IMF總裁。德國政府發言人稱,歐洲人並無擔任IMF總裁的特權,但IMF目前特別需要應對歐債危機。
IMF總裁透過24人董事會選舉產生。路透社指出,目前可能接任IMF總裁的人選土耳其前經濟部長德爾維什(Kemal Dervis)與法國財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英國前首相白高敦亦曾被看好,但未獲現任首相卡梅倫支持,後者敦促IMF從歐洲以外地區選擇新總裁。
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認為,若在歐洲以外地區挑選新總裁,可能人選包括新加坡財長尚穆加拉特南(Tharman Shanmugaratnam)與南非前財長曼紐爾(Trevor Manuel)。前IMF經濟師沈建光則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現任IMF特別顧問朱民是可能接任人選。
發展中國家爭發言權 朱民成黑馬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吳念魯向本報表示,雖然發展中國家陣營近年積極要求改革IMF投票權分佈,但在前一段鬥爭之後,美國擁有的最大份額基本沒變,仍佔17%,由於IMF需要85%同意才能通過決議,美國若不同意,「什麼票都通不過」。吳念魯說,新總裁上任後,或將面對投票份額、本位貨幣、超主權貨幣等問題,若之前探討過的增加副總裁人數方案落實,便有可能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
法新社/紐約時報/路透社/彭博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