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由今年4月高位至今反覆下跌逾1500點,行健資產管理執行董事周綺雯表示,早於4月初升市時,該基金已陸續沽貨套現,但目前大市估值合理,持有較高現金水平及在觀望「好價」出現。
她表示為迎合內地經濟結構轉變,內銀股角色正作出微妙轉型,5年後便會由業績裏看到,投資者可細心發掘個別管理層優質的內銀股。
行健資產管理執行董事周綺雯與公司首席投資總監蔡雅頌同為前惠理(0806)王牌基金經理,後者於2007年的年薪曾逾4000萬元,成為打工皇帝,2008年離職後另起爐灶,與公司基金經理潘振邦成立行健資產管理,後來公司行政總裁顏偉華及周綺雯加入行健。旗下的零售「宏揚中國實力基金」由蔡雅頌及周綺雯主理,主要透過康宏作零售分銷出去。
基金成立只有8個月,表現十分突出,據晨星數據顯示,該基金高踞中國股票類別基金的首三甲,過去6個月上升6.27%;另今年首5個月,基金亦成為本港投資移民基金中的榜首之位。
基金能在逆市中跑贏大市,周綺雯坦言,自己不是先知,只是勤力的成果,經常不辭勞苦地留意所負責的行業現况,快人一步了解行情,甚至比大行的報告更快作出投資決定。
選股首重 好管理層好價
她說:「行業隨着時間轉變,公司價值會有不同,要做的便是發掘行內近期出現什麼有趣現象。舉例,我已觀察棉花周期有15年之久,去年棉花價格飈升初期,此有利石化類企業,便致電詢問台灣的石化工業類股份,得知那時候訂單數目果然大增,當其他公司亦出現此現象時,會更堅定買入石化股。」
周綺雯未有透露目前哪些公司在她的觀察名單內,只強調很難一概而論,選股首重「好管理層及好價(估值合理)」,而非入市時機,她看好內地消費股前景,相關股份市值愈來愈大,反映市場需求愈來愈大,但投資者須留意估值。
周綺雯現時仍維持1個月前的看法,今年股市會續受通脹困擾,目前中央的緊縮的貨幣政策才剛被市場感受到,力度短期內不會放鬆下來。中央首要工作是好好控制通脹預期,其次便是經濟增長。
她指出,從地方企業的借貸環境看來,目前市場流動資金仍是偏緊,借貸息口高企,2008年金融海嘯前後,利息高達20厘至30厘,目前情况亦然,部分地區借貸可達到30厘,企業雖不是難以借錢,但借貸成本就很高。
中港股市估值合理 宜買企業龍頭
今年3月底,基金報表顯示「宏揚」持有11.14%現金及負7.43%期貨對冲,周綺雯透露目前水平高於此,4月底期貨對冲最多去到負10%,4月初大市轉好時,部分持股到價,已選擇沽貨離場,目前先觀望才買貨。
她認為,中港市場不平不貴,目前在合理水平,建議在通脹下,宜買入議價能力較高及能逆市中「獨善其身」的企業,後者除了評估企業借貸水平夠低及財務狀况良好外,應選擇能主導同行市價的企業龍頭,好處是不會被其他人牽住走,她也感覺到,在高通脹下部分內地企業可以不用加價,但依然維持利潤,只是毛利較少。
至於內銀股,外國人怕壞帳,中國人則怕批股,周綺雯對內銀前景抱有信心。內銀股分為國有四大、股份制及地方性三大類銀行,由於市場認為農村銀行不受收縮的借貸增長影響,及受惠農村發展政策,地方性銀行如重農行(3618)及農行(1288)今年表現曾經很突出。
細銀行未必易轉型 看管理層能力
近年內銀股的貸款增長幅度差不多,市場認為股份逐步變得「一體化」,周綺雯指出,內地銀行的歷史任務已完成,有報告統計指出,5年前內地經濟增長有八成多由銀行貢獻,目前減至五成幾,她續說,「面對經濟結構轉變,內地銀行要『思進取』,多元化發展業務,投資者細心留意,『一體化』中部分正作出微妙轉變,包括由貸款增長、息差收入、交易手續費抑或保險等佣金收入着手,這個轉變現階段不容易由各銀行的業績看到,估計5年後市場會明顯見到很大的變化。至於投資者選股準則,未必小型銀行就較易轉變,最終要視乎管理層的能力和態度。
撰文:劉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