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協助市民對抗通脹,政府計劃發行最多100億元的「通脹掛鈎債券」(簡稱iBond)供本地居民認購。負責研究的金管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當局預期會在下季初發行。有參與發行的消息人士指出,iBond最快可於7月面世,會每年派息2次,每次按之前6個月的通脹制訂息率。
年息率料可達3.4厘
市場人士表示,由於近月通脹升溫,預計iBond息率會跟隨上升,按目前本港最近6個月通脹數字,iBond的年息率若追貼通脹,可達3.4厘。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下周一將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會,並匯報首季外匯基金表現。金管局昨日把文件上載,並表示iBond的相關準備工作正在進行,預期第3季初發行,發行總額將不超過100億元,對象為香港居民。金管局表示,將繼續與聯席安排行中銀香港及匯豐緊密合作,令債券能在預期時間發行,細節將適時公布。
財政司長曾俊華在2月公布2011/12年度財政預算案時表示,應對通脹是政府今年的重要工作,故發行iBond,一來可促進本港零售債券市場發展,亦可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個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
發行100億 入場費約1萬
iBond年期為3年,入場費約1萬元,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機制包括浮息及定息部分,浮息即息口與通脹(CPI)掛鈎,定息則參照銀行利息和3年期優質債券息率來訂定,最終派息以較高者為準。通脹時,投資者會獲得與通脹率相等的利息;通縮時,則會獲得訂明的固定利息。
利率隨通脹調高
今年第一季在住宅和食品價格急升帶動下,本港通脹率高達3.7%,上周政府更調高全年的通脹預測,由2月財政預算案估計的4.5%,上調至5.4%。「通脹預期升高,(iBond)回報都要有所調高,才是較合理的安排。」中銀香港產品開發處發展規劃部高級策略員楊杰文指出,政府及設計iBond結構的部門,應會考慮到通脹升溫而提高回報率。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平均升幅達3.4%,已高於2月公布發行iBond時的水平,當時有關數字僅2.9%。不過金管局發言人表示,由於iBond在發行時才會參考當時同類產品的利率及通脹率,故目前尚未定出實際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