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銀:人幣美元歐元 2025年三分天下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19日 06:00
2011年05月19日 06:00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世界銀行發表報告,預計隨着主要新興經濟體佔全球經濟增長超過一半,美元2025年前將失去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分天下的多極貨幣體系。

世銀在《2011年全球發展展望》(Global Development Horizons 2011)稱,全球經濟增長格局未來15年相信跟當前的經濟復蘇形勢一致,即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較發達國家快。世銀估計,由現在到2025年,新興經濟體的年均經濟增長為4.7%,較發達國2.3%高出一倍多。

林毅夫:出現真正多極世界

世銀首席經濟師林毅夫說,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令全球經濟格局轉移,全球經濟增長中心更分散,「出現真正的多極世界」。他預計,新興國家的跨國企業將成為塑造全球經濟的力量,「國際金融機構有需要加快適應追上改變」。世銀預計2025年,中國、巴西、印度、印尼、韓國及俄羅斯這6國在全球經濟增長所佔的比例將超過五成。

而在這過程中,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將會漸漸形成,令美元失去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報告認為,美國、歐元區及中國屆時將會構成全球經濟增長三極(growth poles),透過貿易、金融和技術渠道向其他國家提供刺激,從而造成這三種貨幣的國際需求。

人民幣國際化助解經濟失衡

世銀在報告中對未來的外匯市場作出3個可能發展,強調未來15年最有可能的發展是﹕「美元主導地位將於2025年前終結,屆時的貨幣體系中,美元、歐元及人民幣將同時成為國際貨幣。」報告認為,歐元仍是美元最有力的挑戰者,但歐債危機是為一大隱憂。若歐元區能順利捱過主權債務危機,又能避免拯救所引致的道德風險,歐元的地位將進一步加強。

至於人民幣,報告注意到人民幣已透過發展離岸市場及鼓勵使用人民幣結算,開始國際化,為人民幣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基礎。報告稱,中國擁有龐大外匯儲備,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而人民幣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將有助緩解這經濟失衡的情况。

報告稱,全球經濟多極化的新格局也意味着國際層面要作重大改革配合,建議G20應永久取代G8會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