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高物價下有「一蚊雞」和「一蚊鮑」出籠,中介人亦積極推出「1%強積金」抗通脹,最近東亞信託就宣布,將旗下3隻強積金基金的管理費減至0.79%至0.99%,令這類收費低過1%的基金愈趨普遍。不過部分基金會包含隱藏費用如律師及會計審核,真正收費要視乎基金開支比率,打工仔有機會被徵收高於1%的費用。
自去年中旬強積金中介人積極降低收費(還未加入減價戰團的包括宏利、友邦及研富,取而代之提供即時回贈優惠),目前以景順保守基金的0.663%及中銀的0.7%管理費為全城最平,但大部分減費對象均針對新客戶,舊客戶的收費仍處於1%以上。積金局公布的數字多為滯後數據,未有即時反映現况。舉例,據積金局網頁,匯豐環球債券基金的管理費最高為資產淨值的1.57%,但匯豐今年已下調收費至0.99%。
管理費還包括律師核數費
值得留意的是,匯豐環球債券基金的開支比率會比管理年費較高,為1.72%,這裏就牽涉了隱藏收費。韜睿惠悅投資顧問香港總監曹偉邦稱,一般而言,基金開支比率會高於管理費用,前者除了包括信託人、監管人及行政等基金層面上的費用外,還有律師及會計師核數等收費,這些都會從基金買賣差價中反映出來。
成立不足兩年 不透露開支比率
若打工仔想公平比較強積金實際收費,應評估各基金的開支比率,匯豐恒指基金的管理費最新降至0.9%,但積金局公布的「最近期開支比率」仍要1.57%,兩者差距甚遠。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表示,開支比率仍須一段時間才會在積金局反映,成立不足兩年的基金又不會透露開支比率,保留帳戶人士根本難以比較。另外,市場已調整的管理費實際上包含哪些收費,會按照個別中介人有所不同,故現階段亦難以估計已減價基金的實際開支比率。
撰文:劉佩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