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明康倡向熱錢徵稅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21日 05:59
2011年05月2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天於上海陸家嘴論壇發表講話,提出為了防範熱錢大量進出中國造成的經濟影響,可以借鑑巴西及韓國等,向外來炒作人民幣升值的熱錢徵稅(表)。他提及的措施包括「無息準備金」、「國外投資所得稅」及「金融交易稅」這三種國外採用的金融手段,這是中國高級官員首次談及向熱錢徵稅。

內地一直採取資本管制,用行政手段限制熱錢流入。但昨天劉明康於論壇上指出,要防範國際投機資本「大進大出」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而一些國家已經採用無息準備金要求(Unremunerated Reserve Requirement),一些國家則已經開始徵收國外投資所得稅或金融交易稅,這些方法和手段都是很好的借鑑和啟示。

學者:界定熱錢最困難

中國現時並無任何相關針對外來投機資本的稅制,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認為,市場流動性(資金)太多令中國經濟宏觀調控難收效,其中熱錢流入的問題早於去年底已曾引起熱議,因此出台稅收政策遏抑熱錢流入,總的來說有助落實宏調,讓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但實行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去界定投機性的熱錢還是長遠性的投資資金。」胡星斗說,上述稅制若實行,首當其衝會是外資企業、跨國公司及境外金融機構:「若欠缺明確指引,則可能影響外來投資者意欲,這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利。」此外,他指出,境外熱錢從多種渠道進入中國,如地下錢莊,若無法監管這些渠道,新稅制只會形同虛設。

政策宜區分投機投資

胡星斗建議,當局可以考慮以審查及退稅的方式來區分「投機」和「投資」,既能遏抑熱錢流入,亦可以保持外來資金投資意欲。

91年智利阻熱錢成功

過往亦曾有拉美及亞洲國家採用「無息準備金」、「國外投資所得稅」及「金融交易稅」等手段去抵制熱錢流入本國金融市場,其中好像1991年智利以無息準備金建立對資本流入的監管制度,成功減少巨額國際資本湧入造成外部經濟衝擊,被視為其中一個對抗熱錢的典範。去年,美國落實第2次量化寬鬆政策(QE2),令熱錢氾濫,衝擊新興市場,使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需要再次採用上述手段去保障自己的金融市場。

(明報記者陳子凌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