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紅輪難行使 恒地集資覓新途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23日 05:59
2011年05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基地產(0012)欲以集資達250億元的認股權證(又稱紅輪•0879)下星期三到期,但公司股價仍與行使價有一大段距離。分析指今次集資一旦失敗,恒地或另有集資部署,否則重建項目以及農地發展的速度可能被拖慢。上周五恒地收報51.35元,與紅輪行使價58元尚有13%的距離,而尚有五天就停止交易的紅輪亦輾轉跌至上周五的最低價1仙,顯示投資者對股價「浮上水面」不抱希望。去年6月恒地發紅輪後,正股股價僅有11個交易日高於58元,最高亦僅60.15元,故除主席李兆基上月投資的100億元,絕大部分紅輪未有被行使。

最近數月公司動作多多,先是在業績報告罕有公開23個市區重建項目平均每平呎成本「僅」3900元,又承諾會加快推出項目和積極投地。其後李基兆先後30次從場內增持共3813萬股,在4月更以溢價行使紅輪,以表對公司的信心。

力拓重建項目 資金回籠慢

恒地一直以市區重建項目以及農地儲備豐厚、發展成本低作為定位,但代價是資金流轉速度慢,恒地的售樓速度、公司負債率等方面,比本港其他發展商稍遜(見表)。明富環球分析師顏偉洪表示,雖然收舊樓重建「唔使同人爭」,樓面地價成本較投地低,但同時積壓相當的資金。估計恒地正在收購的市區重建地盤約有100個,但當中只有約兩成是已收購超過80%業權,而且農地補地價、換地等與政府的磋商往往經年,並非發展商「麵粉」的穩定來源。

未必供股 或加快推貨尾套現

政府開始增加土地供應,單是今年港鐵上蓋供應,估計補地價總額便達600億元,故近期發展商均加緊推盤以儲足銀彈。加上「餓地」多年,若不能乘機增加土儲,恐被大型發展商邊緣化。

顏偉洪認為恒地有需要再集資,但不會選擇供股形式。他指若恒地短期不集資便要靠銀行借貸,不過可能要「畀貴息」。麥格理分析師李智穎表示,恒地股價比資產淨值折讓大,未必願意在現階段集資。她認為若恒地加緊推出其169萬平方呎的貨尾單位,套現資金應可應付其發展需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