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有屋住,但未有得食。」今年初成為首批重慶市公租房項目「民心佳園」住客的劉女士,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有這一番感慨。
劉女士是當地的低保戶(類似本港綜援人士),數年前獨子意外墜樓身亡,頓失經濟支柱的她,自此以後只能寄宿在不同親戚家中,過着所謂「打游擊」的生活。上月,劉女士喜孜孜地準備搬進「民心佳園」,正式告別無家日子。
由於是低保戶,劉女士房租只為廉租房標準每平方呎約0.1元(人民幣.下同),連同5元管理費,一個月住屋開支約40元左右。劉女士說對租金感到很滿意,但自己一個月的低保金才200元左右,交租後剩下百多元生活,還是捉襟見肘。「現在水電、物價都在漲,很吃力,希望政府可以增加低保金,這樣才真正安心啊。」劉女士嘆。
涉資巨大 貪腐醜聞不斷
另一方面,近日內地媒體揭發深圳、北京等地經適房申請者竟不乏身家百萬之人,陜西省與山西省更有不少當地幹部「團購」保障房;去年10月,北京亦有6棟保障房因質量問題被責令拆除,近期網民也指內蒙古包頭市保障房疑偷工減料。
事實上,保障房項目動輒過億投資,難保出現腐敗貪污,上周五(20日)住建部便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保障房質量管理,加大監督,防範違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