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的「關愛基金」缺水,富豪們似乎傾向通過自設的慈善基金行善。會計師出身的王啟達為李兆基、郭炳湘等多個名人創辦的慈善基金擔任管理工作,他稱「富豪們參與慈善項目不只是掏錢出來,也要用心跟進日後的工作 。」
嚴謹如管理上市公司
會計師出身的王啟達,打理多個慈善基金,包括出任郭炳湘設立的慈善基金Walter Kwok Foundation董事、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基金會委員,以及在李兆基及霍英東家族創辦的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擔任常務委員等。
「他們嚴謹得好像管理上市公司」,1985年王啟達獲霍震寰邀請,協助培華教育基金核數。「我記得第一次去開會時,我遲了一些才到場,大家已準時到齊,並將目光集中我身上。」當日與會者包括霍英東、李兆基等。他指每位富商本身有很多事業,理應分身不暇處理慈善工作,「我初時以為他們玩玩吓,後來發現他們很認真,好似管理一家上市公司般,令我更尊敬他們。」
這些富豪在商界長袖善舞,王啟達觀察到他們各有什麼特點?「四叔(李兆基)看數字好厲害,我匯報財務告時曾經讀漏一些資料,他很敏銳立即指正我。霍英東平日寡言,但一開腔便滔滔不絕,目光銳利。」他指鄭裕彤較少現身,多數由鄭家純做代表。另外,他也協助方潤華基金管理工作,「方先生很用心落力做好基金,事事親力親為。」
四叔敏於數字 方潤華親力親為
王啟達本身是會計師,特別留意善款的去向。他曾聽說過不少善款到內地後的光怪陸離事件,「曾經有港人捐款到內地興建教學大樓,怎料變成退休人士俱樂部。」他稱願意掏錢出來做善事的港人,也要用心跟進每項工作,以確保資源分配到適當的人手上。第一要確立捐款目標,例如是教育、醫療抑或基建?之後要選擇適當地點,「要先向中央教育部了解教育資源分佈,有些地方可能已經有足夠學校,再建學校便做成資源錯配。」
做善事不能忽略監督工作
選定了受助單位或地區後,他提醒有心人要預留一筆錢監督工程,「要派人定期監察過程,否則會『變樣』,不知用了什麼材料、建築情况會否偏離。」他稱有些工程項目在偏遠山區進行,捐錢者未必能抽時間去監工,可聘請專人跟進。內地做生意講人脈關係,做善事也一樣,「要先跟中聯辦、內地民政部打招呼,有意到內地做慈善項目,了解如何將善款匯到內地。若內地機關不知情,即使你出自真心做善事,對方也可能會懷疑你用基金名義,匯錢到內地做其他事,擾亂內地秩序。」
撰文﹕陳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