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幣匯率 再非中美重點議題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23日 05:59
2011年05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關係,經常都是不平穩的。即使美國和中國都正步入敏感的政治過渡期,兩者之間的對抗性言辭將會增加,但兩國的領導層看來都有意保持文明而有建設性的對話。 這可以說是一項外交成就,雖則兩國仍然需要做更多工作,以了解和應付日新月異的世界秩序。

到了2012年10月,當9名成員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部分都換班時,胡錦濤和溫家寶亦會將中國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的職位移交給新人。爭奪中常委其中6、7個席位的政客全部都需要顯示他們的強勢,沒有人希望被民族主義觀念濃厚的中國博客視為向美國磕頭。

另一方面,隨着2012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愈來愈接近,中國亦有可能成為美國持續的經濟問題的代罪羔羊。

奧巴馬和胡錦濤今年1月舉行的高峰會,有部分可說是胡錦濤的努力。胡錦濤希望透過這個高峰會,向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者顯示,中國在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獨善其身的日子已完結了,與美國維持穩定和友好的關係仍然是最重要的。

最近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亦是繼續這條路線。按原來的構思,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不是一個用來達成重大成果或者具里程碑意義的協議的論壇。但最近這一輪對話卻有三大特點。

中方不再責難量寬刺激通脹

第一、儘管美國照例要提及中國的人權紀錄,但語調大致上是有禮貌的。而且,會談突出的是達成的協議,而非雙方的分歧。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副總理王岐山並沒有公開評論美國的預算赤字。此外,王岐山亦沒有指摘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全球通脹。相反,他還稱讚聯儲局刺激了美國的需求。王岐山是一個理智的技術官僚。他深知中國的通脹問題主要都是來自自己,將之歸咎於美國的政策是愚蠢和不智的。

第二、中國不避諱地談及它的要求,包括:美國應該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出口更多關鍵科技給中國,對中國在美國進行投資抱更加開放的態度,以及不要將經濟糾紛政治化。最後一點,主要是指美國國會對中國的貨幣政策施壓,以及對中國的投資諸多懷疑和恐懼。王岐山率直地表達中國的意願,顯示了中國的自信心正在上升。相比之下,美國財長蓋特納卻公開地表達出和解的語氣。

但同樣惹人注目的是,中國的要求並未完全獲得滿足。中國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取得美國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因為這將會削弱美國公司指控其中國對手進行傾銷的能力。對於某些與中國的貿易紛爭來說,這些反傾銷訴訟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安全活門。

中國在美收購 料較以往容易

奧巴馬政府正在修改其陳舊的出口管制,但過程非常緩慢。無論如何,中國得到的將非常有限,因為美國仍然擔心它將一些關鍵技術應用於軍事方面。

中國希望美國歡迎它去投資的願望,則有可能獲得滿足,部分是因為一些州政府的關係。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額現時已經是大約120億美元,每年還以三位數字(超過一倍)上升。這個投資額之中,有四分三是在能源、工業機械和資訊科技等敏感領域,三分二是來自中國的國有企業。

由於美國仍然懷疑中國的戰略意圖,收購一些高調的公司仍然是不可能的。有人說,現代的民主政體可以防止重要的經濟議題變成政治爭論的話題,但這顯然是荒唐和可笑的。

美強說人幣一年升值10%

第三、美國財政部繼續將公眾的注意力,由人民幣的匯率,轉移至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經濟改革之上。當人民幣兌美元一年可能只上升5%,美國財政部卻辯稱,若將中國的通脹計算在內,人民幣兌美元實際是上升10%。美國財政部沒有解釋它怎樣得出這些數字。事實上,根據美國的統計,從中國入口的貨品的價格絕沒有加價5%那麼多。中國最近在貨幣政策上的舉動,對其他國家來說,並沒有多大好處。對很多國家的貨幣來說,人民幣仍然在貶值。

美國財長蓋特納好像重複念祈禱文般說,人民幣實質正在升值,以及美國將會繼續推動更大的升幅,看來是有效的。儘管美國國會一直頗有微言,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作為美國的重大政治議題的時間已過了。下屆美國總統選舉的主要議題將是美國的預算赤字,而非中國。因此,總括來說,中美關係正在變得成熟。但是,不論有多少進展,事實是,美國仍然沒有將中美關係提升至它應該被重視的程度。

中國是本世紀正在冒起的強國,而它的快速冒升幾乎可以肯定還會在未來25年繼續。美國領導人放在中美關係之上的時間,一定要像當年放在美蘇關係之上的那麼多。儘管中國現時從華盛頓取得的「頻寬」,只是前蘇聯的幾分之一,甚至是它分裂出來的俄羅斯的幾分之一。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仍然有1993年克林頓和葉利欽設立的「戈爾——切爾諾梅爾金委員會」(Gore-Chernomyrdin Commission)的影子。

「戈爾——切爾諾梅爾金委員會」旨在討論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一系列經濟、科技和國防議題。這個對話是由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戈爾和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進行,兩人曾經連續6年每年會面。而美國方面的議程其實是由白宮直接負責。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則顯得較為沒有預定目標,並只是由中國國務院和美國財政部負責。兩者的協調欠佳,而白宮看來又沒有怎樣提供戰略監督。這些對話是有用的,但仍然需要更高級的領導人參與。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