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上無免費午餐。」就讀大學二年級的吳先生(化名)亦深明此道,但面對好朋友推介「不限時、高薪及多學習機會」的暑期工,他沒想到會是求職陷阱,醒覺時已被騙去5萬多元。協助他的民建聯指出,過去兩星期已收到逾10宗求助個案,呼籲青年人找暑期工及兼職要小心求職陷阱。
報傳銷課程 被騙5萬元
「每次上到現場,都有二三百青年人,我懷疑他們和我一同受騙。」吳先生憶述,去年暑假受一名大學朋友游說到有關機構聽講座,機構是推銷美容及教育課程的傳銷公司,招聘他出任推銷員,聲稱報讀課程可以提升說服力及增加收入,結果吳傾盡3萬多元積蓄及用信用卡透支2萬多元,報名參加課程,墮進傳銷騙局。
問卷索資料 「專業人士」洗腦
除了以朋友游說,傳銷公司亦會以其他方法尋找「獵物」。另一名受害人張先生(化名),今年3月初在旺角行人天橋接受問卷調查,向調查員透露了自己想找兼職及理想薪酬等資料,調查員翌日致電,說公司正在請兼職,叫他到旺角見工,經歷8天、每天10多小時的洗腦轟炸後,張表示個人觀念被完全扭轉,「他們請來三四十歲的過來人分享,都說自己年薪過百萬,穿起西裝塑造專業人士形象」。雖然過往亦看過類似騙案的新聞,他最後還是借貸1.5萬元報讀教育投資課程,以及為美容課程付1.6萬元訂金。
被騙報讀課程後,吳和張的公司均要求他們列出朋友名單,先向最熟的朋友「埋手」推銷。張說當他不肯寫名單,機構就拒絕讓他上課及教授銷售技巧,他深感課程其實只是傳銷騙局。
民建聯沙田區議員葛珮帆指出,民建聯自去年8月至今收到29宗求助,過去兩星期即有逾10宗,呼籲青少年小心求職陷阱。她指在現行法例下,警方難以執法,希望政府能更新商品說明條例,將服務包括在內並設立冷靜期,加強保障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