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A股市場一周來不斷探底,市值飛流直下,投資者一再歎息。假如一位投資者在2010年5月6日創業板啟動第一天,以180元的價格購入創業板第一股海普瑞(當天價格在166元至188元之間),如今所持有的市值僅剩六分之一(每股32.13元)。
按照去年末股指計算,創業板今年已經跌去了28%,同期滬綜指跌3.5%,投資創業板比投資主板虧損更慘。「中國微軟」未現,醜聞和質疑卻頻頻見報。
狀况不斷 亂象叢生
再以曾經被譽為「第一高價股」的海普瑞為例。企業以肝鈉素原料藥做主打產品,上市前一年的2009年,利潤年暴增401.29%,2010年利潤增長49.49%。到了2011年第1季度,利潤大幅下降39.11%,公司還預計,上半年利潤同比將下降30%至50%。
業績變臉的速度堪比川劇的「變臉」,漢王科技、國民技術等高價股在第1季報時忽然走下神壇。僅就2010年財報而言,將近80%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放緩。
股東急套現 股民最受傷
業績真相暴露,「講故事」講出來的大泡泡行將破裂。正因股價虛高,未來業績增長早已被透支,持股高管、股東急不可待地套現。明星股華誼兄弟的3名董事,一天內套現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IPO時也不過籌了6億元。從年初至今,65家創業板遭遇162次減持,減持規模13億元。
創業板一直被詬病為「三高」,即「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率」。去年末時,創業板市盈率為80倍,如今僅為40來倍。套用香港電影的話,那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但人們要問,為何受傷的總是股民?
中國式的尷尬 造假
要問這些股票何以能逃脫保薦人、發審機構的火眼金睛而上市,不外乎「造假」。財務造假的有綠大地、勝景山河(最終未上市)、天喻資訊,註冊商標造假的有黑牛食品,涉嫌批文造假的有信邦製藥,高科技含量遭質疑的有漢威電子。
令人髮指的造假行為嚴重損害了創業板的誠信基礎,公司高管、保薦機構、關係人、關係代表人都在一個鏈條裏面,舉證困難。發審機關,難以窮盡所有可能性。退市制度的缺失、新股發行制度的缺陷、對不誠信企業的懲罰力度過低,都令創業板彌漫着一股圈錢的氣息。
近來,姚記撲克、好想你(棗片生產企業)、東方時尚(駕校)等「另類股票」已登陸,或欲登陸創業板,或許這些股票業績更為穩健。另一方面,360、優酷、人人網等互聯網企業都跑到美國去上市。箇中原因,值得監管部門深思。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