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資金源源不絕湧港,推高樓價之餘,伴隨而來的信貸風險亦引起關注。金管局上周向立法會進行簡布時指,境外人士較難計算收入及資產,要求銀行審批時加倍小心。有銀行界人士透露,對於個人資產不在本港的按揭申請會審慎處理,通常下調其貸款成數約一成。
有地產業人士稱,內地客來港投資物業,目前仍以逾1000萬元物業為主,較少沾手數百萬或以下的中小型住宅物業。雖然內地「豪客」來港置業往往「現兜兜」支付房價,惟當中也不乏向本港銀行申請按揭的個案。近月,部分港銀如恒生(0011)、東亞(0023)、工銀亞洲及星展香港便分別承造了內地富豪購入逾億元超豪宅的按揭申請【見表】。
近月多宗內地「豪客」按揭
近日有關限制境外人士來港置業的呼聲不斷,對此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上周表示難以評論,但強調本港對境外及本地人士按揭申請一視同仁。該局副總裁阮國恒則指出,本港銀行審核按揭貸款時,對非本地居民一般會以資產作審核標準,而此類按揭佔物業貸款約一成多(以金額計)。
為防範按揭貸款風險趨升,金管局自2009年10月至今,已三度出招收緊按揭貸款,根據去年11月推出的措施,1200萬元以上住宅的按揭成數上限,由6成下調至5成;800萬至1200萬元住宅則由7成降至6成。倘銀行調低內地客人按揭貸款成數約一成,意味他們來港買樓最多只借貸約四至五成。
有大型銀行按揭部主管向本報表示,該行審批按揭生意時並未就買家是否內地人而作出區別,「主要是看資產還款質素,如果都是優質資產,銀行當然願意給予較低按息。」
渣打:一手按揭申請 內地客佔三成
渣打香港個人銀行業務東北亞區有抵押產品區域主管陳占明透露,內地客中不乏資本雄厚的買家,「上市公司老總比比皆是,要取得他們的資產證明並非難事。」不過如果資產並非在香港本土,則可能會有調整,「如果客人經常穿梭兩地,與我們的業務往來又不是太多,價錢就會調整一下。」
他指出,一般會相應下調這類型客人的貸款成數約一成,「如果樓市下跌,我們最後可能要追收款,如果他的資產都不在香港,對我們的難度較高,所以要較為保守。」陳占明續指,現時該行一手樓的按揭申請中,約三成客戶來自內地,去年則約二成。而目前二手樓按揭申請則約10至15%。
(明報記者劉欣欣、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