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2001年以來第一宗兒童患猩紅熱的致命個案,死者是一名7歲女童。衛生防護中心今年已錄得268宗猩紅熱個案,數字較2006年起任何一年都要高(見表)。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此情况可能與今年初剛結束的水痘高峰期有關。
女童十天前發燒 前天不治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出,猩紅熱死亡的女童於本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及皮膚出疹的徵狀,她曾向私家醫生求醫,但病情轉壞。27日轉介瑪麗醫院,惟情况續惡化,於29日不治。院方的化驗結果顯示,女童的血液及水泡膿液樣本均對「甲類鏈球菌」呈陽性反應。女童最近無外遊,其家居及學校接觸者亦無病徵。調查仍然繼續。
今年猩紅熱病發較往年多
衛生防護中心指出,猩紅熱的患者通常為2至8歲的兒童。勞永樂表示,猩紅熱的致病原為「甲類鏈球菌」,罕有致死,但病情也會急速發展,「患者早上精精神神,下午卻急轉直下」。猩紅熱急速病發之時,可能不會出現典型病徵,即皮膚變紅如熟透龍蝦,舌頭發紅如士多啤梨,嘴唇發紅但周圍卻變白,手部會大規模脫皮。
今年猩紅熱病發較往年上升。勞永樂稱,出現猩紅熱的其中一種情况是患水痘後,患者抓破水泡,致使甲類鏈球菌經傷口進入體內,事實上,水痘高峰期今年初才結束,估計猩紅熱上升與此有關。
飛沫傳播 預防措施與流感相同
他又稱,由於猩紅熱屬飛沫傳播,傳播途徑與流行性感冒相同,預防措施也與流感看齊,包括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要遮掩口鼻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