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德國日前宣布2022年開始全面停止核發電,對再生能源板塊有利,太陽能、風電等潔能相關股份回升,尤其是之前出現超賣的保利協鑫(3800)等股份,明顯地有買盤支持。雖然說太陽能多晶硅生產商仍然要面對很多挑戰,風電核心技術的改善亦未能有突破的進展,連水利發電亦受到60年不遇的旱災影響,但這些安全的新能源,必將在未來數十年受到各國的重視,從而得到政策及資金的支持,發展迅速。不知的是,現存的公司,會否是最後的贏家,股東能得到所希望的回報,投資者在選股時要多下些工夫,並要密切留意公司的發展,才是正道。
潔能的發展仍是初步階段,日常所需,仍以傳統的火力發電為主。由於煤電聯動未能真正落實,導致內地出現電荒,國家不得不上調電費。發改委決定自6月1日起,15個省市工商業、農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度上調1.67分錢(人民幣•下同),居民用電價格則維持不變。同時,安徽、湖南、江西的上網電價亦自6月1日起上調,每千瓦時平均漲約2分人民幣。從本次發改委上調的時間、上調電價幅度,以及具體配套措施看來,只能是暫時解決電荒的燃眉之急,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缺電的問題。發改委的主要目的,亦只是為了保證這些地區火電企業,在虧損嚴重的情况下,可維持基本發電。可是這種加電幅度,並不能令火電企業積極發電,充分利用發電裝機容量,提高火電機組開工率低。
加電費對於火電企 杯水車薪
發改委三令五申要執行合同煤價,以免火電企業虧損嚴重,可是目前電煤市場上市場化定價佔比至少在一半以上,所以限煤令效果不佳,尤其是夏季用煤高峰時更甚。據報道,截至5月底時,動力煤平均價格為每噸835元,已連續上漲11周。市場人士預測,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夏季用電高峰期,動力煤價格仍然會保持高位,並可能進一步上揚。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國有大型電廠,包括大唐(0991)及華能(0902)的沿海電廠存煤天數為13至16日,較4月有所延長,但未能應付未來用電高峰期的用量。如此一來,煤價的漲幅實際上已經吞噬了上調火電上網電價所帶來的盈利改善。
煤價高企 壓火電企業盈利
所以今次調整電價,只能給火電企業帶來短暫的盈利改善,如果目前的電價定價及配套機制不改變,火電企業盈利要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水平依然十分艱難,最多只能維持火電企業的現金流或是盈虧平衡。在當前體制下,似乎買煤炭企業較火電企業為佳。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