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PMI急滑坡 股市多飈升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2日 05:59
2011年06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樓市再陷雙底衰退、消費者信心跌至半年低位、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亦不跌反升——凡此種種都說明了,美國經濟增長又走到瓶頸了。同一時間,持續高企的美國失業率並未有丁點兒好轉的迹象,對於正尋求連任的奧巴馬總統來說,這是必須想方設法克服的問題。正因如此,市場上再次燃點起幾周前大家都認為是不可能的念頭——在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後,聯儲局再度推出第三輪寬鬆化貨幣政策(QE3)。由於QE2曾令全球資產價格飈升,投資者對QE3自然有着無限憧憬。

就算不推QE3 伯南克仍須找對策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至今仍堅持在本月底結束QE2,亦即不會推行QE3,但市場似乎已在為催逼伯南克重新思考此事。美股在剛過去的5月錄得1年內最差的單月表現。同時,華爾街一眾經濟分析師亦正忙於調低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例如高盛已將第2季GDP增長由3.5%下調至3%,並警告可能再下調預測,而摩根大通及美銀也相繼分別把本季增長預期至2.5%及2%。

然而,筆者必須指出,現時多數分析師仍認為聯儲局短期內不可能全面推行QE3。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的總裁埃利安便指出,任何政策必須在好處、成本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若推出QE3,勢將改變三者之間的平衡,並會有預期之外的負面結果與破壞。他認為高通脹、全球地緣政治不穩及在華盛頓缺乏政治支持,均是再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障礙。

市場預期延長寬鬆貨幣政策

不過,一如早前本欄所言,聯儲局在是否推出QE3的兩個選擇之間,其實還有第三條路可行——透過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現時的資產負債規模不變,亦即變相延長現時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事實上,市場對這一項被譏諷為QE2.5的做法早有預期,例如已處於極之低息水平的美國國債,持續受到追捧。如今10年期美國國債的孳息,已從4月11日的3.59%,下跌至昨日的3.06%。足足是多逾14%的降幅。

最值得投資者留意的是,當QE1在去年3月結束後,美股即時展開跌浪,但到了去年8月,當伯南克預告將推行QE2後,跌勢迅速扭轉過來,並展開了凌厲升勢。難怪目下好友正期待這段歷史會在下月重現。

事實上,美股的歷史數據亦清楚顯示了,當實體經濟表現愈差勁,股市否極泰來的機會就愈大。專門跟蹤投資數據的Bespoke的研究發現,過往當用以衡量美國中西部商業活動的芝加哥PMI指數,錄得像上月份逾15%的大跌幅時,標普500指數在其後1個月不但沒有下跌,而且平均上升了3%,1年內升幅更接近15%,而且出現的機會率高達九成(見表)。這正是筆者連日來一再提醒讀者不要太淡的原因。

撰文:郭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