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智能手機可上網 專家:釋更強能量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2日 05:59
2011年06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世衛引述外國研究,指持續使用手機會增加患神經膠質瘤(glioma)的風險,不過,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長兼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表示,本港自1999年至08年,每年的神經膠質瘤新症由134至177宗不等,未見有上升趨勢。

神經膠質瘤新症未見上升

羅振基說,使用手機通常會將手機緊貼頭部,吸收微量輻射,而神經膠質瘤是其中一種原發腦腫瘤,相信醫學界會將引發神經質瘤的研究方向指向手機輻射,但目前仍未有足夠證據證明兩者有關。

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星煒表示,近年愈來愈普及的智能手機功能較多,大部分更具備上網功能,釋出能量會較一般手機強。

羅振基指出,手機面世至今不足20年,單看過去10多年的腦腫瘤數字,不足以顯示手機輻射對發病率帶來額外影響;但他估計,若有更多研究證明手機輻射增加腦腫瘤發病率,預料未來20年的數字會逐漸上升。據統計,1984至88年,每年平均腦腫瘤新症約1000多人,但2004至08年不升反降,每年平均降至接近1000人。

手機面世不足20年 影響未全浮現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使用手機時,手機釋放的輻射會令最接近的細胞產生熱力,但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明熱力會否令細胞癌病變,他又促請手機供應商應研發釋放輻射量更低的手機,減低致癌風險。

張星煒表示,目前國際為手機輻射定下的安全標準,僅評估手機輻射令細胞產生的熱力,未有進一步評估對細胞的影響,「手機輻射有如微波爐,如輻射劑量不大,血液可將熱力帶走,但持續使用會有什麼影響,則未有評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