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3億研究撥款須院校競爭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2日 05:59
2011年06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教資會昨日公布由2012年起,分9年逐步將大學整體補助金108億元的12.5%,即最終相等於每年13.5億元,交由各院校以研究項目競爭,並在2015年作中期檢討。教資會又落實給予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研究額外資助,強調人文學科並非不受重視。

現時教資會每年撥出108億元的「整體補助金」給予八大院校作教學和研究用途,當中四分之一即27億元屬「研究」部分。教資會主席史美倫昨表示,「研究用途撥款」方式已沿用近20年,需要隨時代檢討,引入更多競爭元素,故決定將當中的一半金額,即13.5億元以項目競爭形式批出,新批款方式會在明年逐步實施,直至9年後才全面實行。

額外資助人文及社會科學

另外,教資會亦決定為人文及社會科學類別的研究給予額外研究資助,包括每年額外增撥2000萬元給轄下的研資局,讓相關學者進行研究時可聘請代課教師,並設獎勵計劃給傑出研究員。史美倫指出,有相關學者曾擔心若教資會不作特別安排,將難以跟科研競爭,故特設額外撥款,鼓勵他們申請。

各大學歡迎引入競爭

港大、中大、浸大、城大、嶺大、科大均表示,對教資會決定在科研撥款引入更多競爭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提高本港研究水平。不過嶺大認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等學科性質較為特殊,以項目競爭形式申請研究資源未必最合適;教院亦擔心,新機制會對專注非科研學科的院校不利。

理工大學教職員協會會長李向榮則擔心,新機制令非研究型大學在爭取資源時處於弱勢,以及大學日後會以教師可否獲取研究資助,作為招聘及續約標準,令教師投放較多精力於研究上,影響教學質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