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傳統華人社會對磚頭物業有情意結,不少人願意將絕大部分積蓄投放樓市。龐寶林指出,香港樓價貴,以至物業佔所有投資的比重,較內地、台灣的負擔更高。香港以金融業和地產業掛帥,當樓市和經濟倒下如03年SARS,百業即「嘭嘭嘭」應聲齊挫,不像美國海嘯時仍有科技等行業支撐,一面倒的情况令港市場容易走上極端。
礙於本港正面對弱勢美元、人民幣升值的風險,龐寶林認為,買樓保值是正路,不過,物業的流動性不如股票,需要差餉、地稅、維修等開支,一旦轉手或要低於市場5%至10%才可順利快速套現,將財富「孤注一擲」買樓,面對風險相對較高。他認為物業以外,投資組合還應該包括股票、基金、債券及外幣,以分散風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