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建第三條跑道方案的一大焦點,是要在機場島以北填海650公頃,面積等於34個維園,亦是現時機場島面積的一半。填海費用高昂,佔整體造價近半,當局估計要389億元。機管局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建議填海的位置已考慮環保因素,因四成面積海牀是污泥坑,當局願多花90億元,用從未在港使用的「深層水泥拌合填海法」,減少翻動海牀污泥影響環境。
新填海法貴90億 減環境影響
新式填海方法以類似攪拌原理,把水泥注入海牀的軟泥內,令軟泥凝固成水泥柱,再在上面覆蓋填料,增加軟地層的穩定性,並防止滲出污水。初步的評估顯示,填海方案遠離馬蹄蟹、珊瑚所在地區和海岸公園,而據漁護署資料,在本港出沒的100至200條中華白海豚主要集中於大澳以西、龍鼓洲及大小磨刀等,與是次填海位置有距離。
環團憂擾白海豚 促公布細節
不過,世界自然基金會批評,有關諮詢避重就輕,亦淡化工程對環境整體的影響,其中雖然文件多次提到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影響不算太大,但指650公頃海牀的填海工程是本港第二大填海工程,為白海豚棲息地帶來永久直接損失,且跑道位置正是白海豚棲息熱點的中心,故促請政府盡快公布第三條跑道的詳細工程和環境方面的可行研究報告。
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及機管局均強調,現時只是初步評估,希望在社會凝聚共識後,才再做詳細的環境研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