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花了兩年時間,研發出一種高效能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是主流太陽能電池的五十分之一,除去基底,薄膜的總厚度只有0.005毫米,大大減低了生產成本,除了可以廣泛應用於商廈發電,更加可以植入手袋或背包為個人電子產品提供電源,相信此項技術能夠推動太陽能電池的普及。
可供商廈六成電 壽命20年
負責研發的中大物理系蕭旭東教授表示,太陽能發電是一種低污染的能源,雖然美國及德國都有大力推動,但由於它成本高、佔地大,一直不見普及。而新研發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主要原料是銅銦鎵硒(CIGS),用料比主流的晶體硅(sc-Si)電池少,產生的電量則相若,它甚至可以製成透明薄膜電池,能安裝在玻璃幕牆外,以一幢20層商業大廈為例,太陽能電池能提供大廈約六成用電量,壽命大約為20年。
照3小時充滿電
蕭教授指出,由於CIGS效能高,即使在光線微弱下亦能發電,一塊手掌大小的CIGS太陽能電池只需3小時日照,就能把手機或數碼相機的電池充滿,他估計,若此電池能大批生產,個人用的售價會在20至30元之間,用家可以裝置在背包或手袋上,電池以膠膜保護,方便捲曲收藏。
中大現時在校內及深圳均設有研發此電池的實驗室,最快可於年半時間內在內地設廠投入生產,資金需要5億,蕭教授說﹕「過去已經有幾十間內地企業表示有興趣投資。」對於太陽能發電能否在香港普及,他表示這很視乎政府會否提供誘因,「內地推廣太陽能的力度比香港大,國家會補貼50%研發開支」。
今次的研究項目,由中大、創新科技署、中國科學院及深圳市政府資助。事實上,歐美早於1998年已把CIGS應用到太陽能電池上,現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已可將這種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率提升至20.3%,而中大研發的電池的光電轉換率則為17.03%。蕭教授表示,光電轉換率在10%的水平已經可以用作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