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台灣塑化劑風暴愈鬧愈大,似乎有難以收場的態勢。現在市場秩序與人心一片混亂,政府官員在媒體鏡頭前搞些查證件、貼標章的花拳繡腿,最高當局顯然尚未意識到這場危機的嚴重性。隨着風暴擴大,若不盡快提出一套包括立法、執行與救助辦法來穩定民心,塑化劑風暴很可能危及政權。
法令缺失執法漏洞暴露無遺
由於查獲摻塑化劑的食品藥物愈來愈多,現在無人敢說哪種商品一定安全,恐慌心理快速蔓延。雖然專家解釋塑化劑種類多,日常生活中包括保鮮膜、塑膠袋、玩具都有,人體接觸的低劑量可以代謝,但這正足以證明非法添加的危害防不勝防,法令缺失與執法漏洞暴露無遺。
研究發現,台灣婦女體內塑化劑含量是美國婦女的8至20倍。這除了是塑化劑管理上的缺失,民眾濫用塑膠不良習慣也有關,再加上黑心商人將之摻入食品當中。因此就算嚴查食品中的DEHP,但仍很難防止各種含塑化劑用品被飲食業者不當使用,既然如此,未來可以預期會有各種不同成分的塑化劑被發現遭濫用,在到處都可能接觸有毒物質的環境中,要挽回民心確實難上加難。
馬英九政府面對塑化劑恐慌似乎仍停留在行政查處與官員做騷階段,不論是搞「終結塑化劑日」讓官員在媒體前搔首弄姿擺出甫士,或是弄些安全標章貼在販賣機上,都屬華而不實的花拳繡腿,對紓解民眾恐慌並無助益。目前風波持續擴大,受影響的商品從飲料、食品蔓延到藥物、化妝品,未來範圍若再擴大,混亂的就不只是市場秩序,還會打亂民眾的生活秩序,一旦惡化至此,政權危殆便難以挽救。
恐慌蔓延 綠營不會放過良機
在野的民進黨可能因先前執政時未能查處非法使用塑化劑問題,今次事件中顯得較為低調,藍營甚至傳言此乃因事件主嫌是綠營「金主」所致。但隨着恐慌蔓延,在野黨絕對不會放過這個良機,只要蔡英文能就此一牽涉層面極廣的問題提出整體性的政策,一鼓作氣,則總統大選的勝負就不必等到明年1月的投票日了。
金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