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形容,德國的奪命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疫情,比目前的塑化劑風波嚴重,死亡率和嚴重性更高,呼籲曾到歐洲北部特別是德國的市民,若染病不適,回港後應盡快求診。食物安全中心表示,已在入口及零售層面加強監察歐洲國家,特別德國及西班牙入口蔬菜,如懷疑產品會抽取化驗。
周一嶽表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徵包括腹瀉、發燒或腸出血,以及併發症影響腎臟及腦神經,病菌的抗藥性亦十分強。周一嶽又稱,歐盟指現時未有懷疑受污染的蔬果進口香港,而目前還未能肯定哪類蔬果最受影響。他提醒市民應煮熟蔬菜,而大腸桿菌通常是由糞便污染食物後再傳染人,故個人及食物衛生也很重要。
食安﹕加強監察歐洲入口食品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根據世衛最新報告顯示,德國錄得約1000宗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個案,及約470宗溶血尿毒症(HUS)個案。化驗結果大致顯示個案由不常見的大腸桿菌O104:H4血清型引起,在其他歐洲國家和美國相繼出現。病人大都在潛伏期間曾到德國,多是成年人。發言人表示,會為懷疑感染而入住公立及私家醫院的病人測試,昨已去信所有醫生,匯報最新情况。
曾否歐遊成斷症關鍵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醫生表示,患溶血尿毒症病人會出現肚痛、抽筋等徵狀,嚴重者會出現神志昏亂,醫生會向出現這些徵狀的病人查詢有沒有外遊紀錄,並即時送院化驗,病人亦會隔離治療。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表示,抗生素亦無法中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毒素,治療有一定困難。這病菌與本港一直監察的O157型大腸桿菌病徵相似,難以分辨,故病發前7至10日曾否到歐洲成為斷症關鍵。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會密切留意當地食品情况,又指當地接待單位會提醒旅客注意食物安全。他指去年暑假前往歐洲旅行團每天至少有15至20團,估計因地震關係,今年原擬前往日本的旅客會改往歐洲,預期出團數目會增加10%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