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環保局前天通報去年全國水質的總體情况,其中珠江的水質為「良好」級。環保局的權威無可置疑,但廣州老百姓對此的感覺可能不一樣。
治污成功掩耳盜鈴
去年在舉辦亞運會時,廣州人對水質問題確實興奮了一陣,還驕傲地說荔枝灣的改造工程媲美韓國首爾的清川溪,還憧憬如何將治水與旅遊結合,成為廣州的亮點。結果好景不常,年初的一場豪雨,河涌回復黑水惡臭,所有問題都暴露,國家環保局化驗的水樣本,肯定不是這時採集的。
造成河涌下雨反而惡臭的原因,是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條管道排放,城中村以及沒有污水處理廠地區的大部分的污水流入河涌,平時就神不知鬼不覺順勢流出大海,大家掩耳盜鈴共同慶祝治污成功。但由於廣州地勢低,下大雨時水不能及時排出,還形成倒灌,污水即時惡臭。
雨污分流只完成15%
聰明的官員與學者都十分清楚,雨污分流是最佳的解決辦法,但要政府花錢多修一條收集污水的管道,以及大量興建污水處理廠,政府就是「拿不出這個經費」,只採取省錢的暫時截污辦法,於是提了十多年的雨污分流,只完成15%。
現在政府終痛下決心,在未來10年要將雨污分流量達到九成,而且議而不決的荔枝灣工程二期馬上上馬。其實,是在還舊債而已。一個只顧花錢用水,然後不花錢治理污水的短視城市,要成為「文明城市」,可能還要等10年。
阮紀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