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冬菇頭 Chocolate Rain 不渴望做李嘉誠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7日 21:59
2011年06月07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與其請80後學莎莎(0178)、米蘭站(1150)及李嘉誠,倒不如看看一位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怎樣靠一副頭腦及一雙巧手,把一針一線勾劃出來的品牌Chocolate Rain,帶進大英博物館及歐洲的名牌店。

到中環SOHO區的Chocolate Rain小店,推開木門,一眼便見到正在清理貨架的麥雅端(Prudence),她引我們走上閣樓,訪談便在這幽暗的空間裏展開。這一個多小時裏,Prudence從沒停下過手中的針線活,那個閉眼沉思的Fatina(冬菇頭女孩)在針線的跳躍中愈發鮮活起來。「退居幕後不屬於我這個generation」,「過去吃老本的哲學已經不行。」

「我從不渴望做elephant company(大笨象般大的企業),也不渴望做李嘉誠。」公司要達到多大的規模,創造多少盈利,她都沒有想過。「如果這樣精密計算,Fatina不會成長得快樂。」

她說千禧後的創業者要由心出發,再也無法沿襲七、八十年代不斷膨脹的模式。那時香港還有很多未發掘的廉價舖頭,而且可以到內地設廠,享受廉價勞動力。今天創業,橫向的擴張要被縱向的品質提升取代。拼價錢是死路一條,「一定要依靠設計闖出去。」

記者在Prudence的小店裏逛一圈,無論是珠鏈、鎖匙扣還是手機套都別出心裁,手製的布公仔個個不同。

一周3天閉關 吸創作靈感

Prudence很自律,一個星期7天都已規劃做甚麼(見表),其中3天是閉關日,留在家中狂寫狂畫,或者整日泡在圖書館汲取靈感。「香港人很快會厭倦,今季的潮流,下一年已經out,再也沒有前朝成功人士的comfort zone,不變即被淘汰。」

每一次跟歐洲名牌crossover,對Prudence都是提升的機會,「我選擇合作對象最重要不是看收益,而是看能學到什麼。」

Prudence的小店人流不算暢旺。她笑說,香港人不欣賞手工製作,香港人看重的是結實、防水、耐用,不接受瑕疵,要標準化。但為了打開本地市場,她在深圳找代工廠,產品不僅銷往香港,還供應同樣崇尚務實的新加坡。

但她仍堅持另一半的產品,繼續是Hand made(用人手做)的。純手工不完美,也無法複製,但每一件都有獨特的生命。

公仔產自廢布 巧手賦予生命

Prudence的手工作坊裏只有兩個助手,除了親自上陣,她說在她的成長地赤柱,還有一班Auntie幫手,她們原本都是旗袍師傅,能明白她想表達的,然後用針線流暢地呈現出來。

純手工的布料有一半是從時裝舖收集回來的,曾經有一家工廠10萬隻小熊用錯料,便將所有廢料打包寄給Prudence。用廢布生產,正合Prudence的環保生意原則。手製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靈活調整產量,賣多少就生產多少,產品「起碼不用去堆填區。」

堅持守在店裏 親自待客

Prudence選擇做設計,並將設計融入產品,是因為她喜歡交流。客人走進來,總會聊幾句,喜歡什麼,不欣賞什麼。這較自己的作品只供放在博物館供人欣賞好。

今天Chocolate Rain聲名大振,其觸角已經遍及各個時尚領域,她仍然一針一線縫製布偶,親自守在店裏招待客人,並且樂在其中。或許,千禧後創業的年輕人難以攀上千萬、億萬富豪的排行榜,但聽隨心聲的這份怡然自得,卻也是老一輩望塵莫及的。

撰文:顧冷冰、高志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