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金管局發表最新的數字顯示,4月份香港人民幣存款再按月增加13%至5100億元,相比港元存款只有2%的增幅,離岸人民幣的增長速度仍然強勁。正當各大機構紛紛預測今年香港人民幣存款將會上萬億元的同時,台灣的金管會於早前宣布,開放台灣的銀行的境外金融業務分行(Offshore Banking Units, OBU)承辦人民幣業務。對香港來說,或許可分擔了人民幣存款急增的壓力。
過去20年,香港一直是兩岸貿易的中轉站。去年,台灣經香港轉口大陸有1795億港元,而大陸經香港轉口至台灣有351億港元。這個貿易總額,更不包括三角貿易,即台商在寶島接外銷訂單,在大陸生產,然後途經香港直接付運歐美及亞洲其他地區。雖然沒有正式統計數字,由於早期缺乏三通,相信台商仍然以香港作為業務的中轉站,估計香港在中間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開放銀行境外分行 辦人幣業務
香港自去年中啟動人民幣貿易結算機制以後,不少台商也利用這個安排,處理他們的進出口匯款,其中不少是經過台資銀行的香港分行辦理。美元弱勢,台商都希望減少匯率風險,以人民幣作為訂單貨幣,對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需求日增。另外,台商利用香港銀行處理人民幣貿易結算時,香港銀行賺取了一部分利潤,為保障各方的利益,台灣金管會宣布由OBU承辦人民幣業務。
所謂OBU,就是台灣的銀行在島內的海外業務中心。早於70年代,台灣金融業很大程度上仍然進行資金管制,政府希望減少約束,增加其銀行業的金融競爭力,容許銀行設立特別部門,處理非本土註冊法人或外商的非新台幣的資金管理。OBU至今仍不能兌換新台幣,基本上不屬於台灣貨幣體系的一部分,但台灣銀行業仍然可以享受承辦這種業務的利潤。
筆者日前走訪台灣,在一些朋友認為,由於明年1月台灣進行總統選舉,今年下半年可能會加快建立兩岸貿易結算機制。如今金管會首先容許OBU承辦人民幣業務,踏出重要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兩岸中央銀行仍然未正式建立清算安排之前,缺乏人民幣供應,OBU從事人民幣的業務能力有限。不過,台商現在存放於香港銀行的人民幣存款,若非為保密避稅之故,可能仍會有少部分轉移至OBU。
楊宇霆
澳盛銀行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