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奸商糉葉染毒保翠綠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7日 05:59
2011年06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市民在端午節前後都會吃糉,但可曾想過翠綠的糉葉可能隱藏中毒危機?內地傳媒報道,無良商販為了讓糉的賣相更翠綠,以工業用硫酸銅(copper sulfate/cupric sulfate)為包糉用的葉片(如竹葉)加工染色,但在蒸煮過程中,硫酸銅隨時會轉移到糉的表面而被吃下肚,引起食物中毒危機,可致腎衰竭甚至奪命,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昨表示會了解及跟進有關報道。

硫酸銅浸泡 可致腎衰竭

食安中心強調,最近從60個地點抽驗的95個糉子樣本,化驗結果全部滿意。內地傳媒指出,被有毒硫酸銅染色的糉葉,最易分辨的特點是它縱使長時間烹煮,葉片會反常維持翠綠、顏色不變啞,市民最重要提防糉葉太翠綠。

綜合內地《半島都市報》、深圳新聞網及中央電視台報道,包糉的竹葉在端午節後(7至10月)才收成,即是隔大半年才能用作包糉,正常來說葉片顏色難免變得枯黃。有不法商人為滿足顧客希望買較嫰綠葉片包糉的想法,想出以硫酸銅浸泡葉片,使葉片變得翠綠欲滴。

天然竹葉 蒸煮後深褐色

報道引述內地海慈醫院醫護人員解釋,硫酸銅多用於殺蟲或工業防腐,由於葉片的硫酸銅可轉移到糉的表面,一旦過量攝入,可引腸胃甚至腎衰竭,嚴重的可影響食用者生命安全。為了解經加工糉葉的特性,內地記者花25元人民幣買了一瓶硫酸銅,以此浸泡天然竹葉,再加烹煮,結果發現天然及經加工染色的竹葉,主要有如下三大分別﹕

■經硫酸銅處理過的竹葉,顏色較翠綠,但會喪失了部分竹葉的清香;相反天然竹葉雖賣相較差、較枯黃,但可嗅到清新竹味

■若模仿煮糉過程蒸煮竹葉一段時間,新鮮竹葉會進一步變成深沉的黃褐色,經染色的竹葉則煮完一樣翠綠

■經烹煮糉連糉葉後剩下的湯汁,正常應是濃濃黃色,但染色竹葉不單自己翠綠,連烹煮後留下的湯也呈鮮綠色

本報記者昨在本港購得硫酸銅藍色結晶及包糉用的竹葉,發現竹葉經硫酸銅浸逾一小時,確會喪失部分竹葉原有清香,但所購竹葉面可能有物質阻化學品滲透,記者未能進一步把竹葉「染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