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深水灣爆登革熱,一家四口中招,揭露政府並無在該區監察蚊患,今年署方增設了6個蚊患監察區,包括深水灣和淺水灣、筲箕灣西灣河、紅磡、上葵涌、西貢市、掃管笏,其中掃管笏在上月已錄得蚊患指數逾20%的警戒水平。
由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擔任主席的防蚊督導委員會昨日舉行高層會議,檢討防治蚊患措施及登革熱病媒的監測工作。為填補監測白紋伊蚊真空區問題,食環署今年1月開始將誘蚊產卵器監測地區由原先的38個再增加至44個,除包括去年錄得登革熱的深水灣和淺水灣一帶,亦將人口稠密或遊人眾多地區納入範圍。
本港雖未踏入炎夏雨季,但新列入蚊患監察區的掃管笏在5月已錄得25.9%蚊患指數,另外,1至4月指數仍是0的柴灣,5月已錄得10.5%
邀管理處學校快速通報
當局表示,為了確保當分區蚊患指數達到20%警戒水平時,滅蚊工作得以及時展開,食環署今年4月引入「誘蚊產卵器指數快速通報系統」,邀請監察點內的住宅樓宇管理處、社福設施和學校參與,一旦指數達20%水平,署方會即時通知相關單位,請他們在公眾地方張貼警示通告,提醒市民立即採取防治蚊患措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