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新興經濟體陣營矢言挑戰IMF由歐洲人掌舵的傳統,但隨着總裁提名期告終,作為新興國龍頭的金磚國卻無法推出統一候選人,《金融時報》分析指出,中印巴俄各自為政,最終恐只能接受由另一歐洲人繼續掌管IMF的結果。
拉加德現穩獲歐洲支持,分析家料美國為保住把持世界銀行的特權,除支持拉加德外別無他選。歐美在IMF的投票權達48%,加上八國集團另外3個成員日本、加拿大與俄羅斯,拉加德已穩操勝券,儘管她還需確保中巴印等新興國陣營認同,以增代表性。
副總裁更惹關注 朱民呼聲高
《金融時報》稱,金磚國雖曾強硬呼籲打破歐洲人壟斷IMF總裁的局面,但落實到推舉統一候選人上時,便暴露巨大分歧,巴西擔心來自墨西哥的卡斯滕斯會成美國代言人;俄國與其他前蘇聯國家早前聯手推舉哈薩克央行行長,真正意圖是擺出區域團結姿態;中印則很多時是競爭對手而非伙伴。在拉加德訪問印度之際,《印度時報》便聲稱,IMF總裁看來已成拉加德囊中物,更惹人關注的問題是亞洲人會否擔任副總裁,而目前可能做成這筆「交易」的是中國,現擔任IMF總裁特別顧問的中國央行前副行長朱民呼聲高。該報揚言,若中國得到在IMF配額增至第2的承諾,便會支持拉加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