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旅客經濟效益宏大已是不爭的事實。2003年SARS一役曾經重創香港經濟。及後,香港經濟得以迅速復蘇,一大動力明顯是來自內地推出「旅客來港自由行」計劃。旅遊業對於本地經濟的直接效益或貢獻從數據上看,應不多於一成,但旅遊業一旦復蘇過來,對於重建一個社會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卻效力宏大。《華爾街日報》昨日的一篇報道,令人感受到正飽受高失業率困擾的美國,看來已看到了這個重要的催化劑。港人值得上車分杯羹。
上述的《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美國零售業界正要求美國政府放寬內地人申請到美國旅遊的入境簽證手續。目的當然是希望大量的內地旅客可以到美國消費。按照美國旅遊業的研究,去年有多近四成的內地長途旅客選擇了歐洲作為他們的目的地,而選擇美國者只佔13%。更重要的是,中國旅客在美國的消費,平均每人高達6000美元,比英國旅客的使費高出兩倍。
內地人買奢侈品 今年金額料增25%
美國著名名牌Polo Ralph Lauren Corp的營運總監Roger Farah更開門見山指出,「有很大額的名牌,是在歐洲售給中國人的。在美國,我們得不到應有的份額!」美國人希望也可以分得一杯羹之意思已很清楚了。
作為當今世上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對中國旅客當然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問題可能只是因為美國政府長期敵視中國,所以給予中國人訪美的簽證手續繁瑣,以致很多出外散心之旅客均選擇了歐洲。美國的旅遊組織便指摘美國駐華大使館審批簽證工作緩慢,例如在北京提交申請後,平均要等57日才能安排得到審查會見。在上海,這個等候時間更長達65日!
由於美國政府正面對國會巨大的削赤壓力,所以很難想像美國政府可以在短期內加多審批簽證的工作人手。正因如此,醒目商人其實已改變策略﹕與其等內地人到美國消費,倒不如主動到中國開業,直接吸金。根據顧問公司的研究,今年內地人花在奢侈品上的金額會多達169億美元,比去年會增加25%。
不押注單一名牌 分散風險
看過上述背景之後,讀者便會明白為何國際大名牌會相繼來港上市籌集資金。若然大家也同意,短期來說,內地人十分需要名牌來填補自信心的不足的推論,那麼大名牌的股票,便甚具投資價值。大家除了可以考慮購買來港上市的個別品牌股票外,還有一個可以分散風險、不押注於單一名牌的選擇——開一個能買賣美國股票的戶口,選擇多隻在美國上市的名牌,例如Polo Ralph Lauren Corp(美股代號RL),大家認識的LVMH(美股代號LVMUY)及COACH(美股代號COH)等等。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