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着年齡的轉變,理財需要會有不同,年紀愈大,所能承受的風險理應愈低。強積金為退休收入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項重大的長遠投資,因此,讀者們應按人生階段的轉變,為自己的強積金組合作出定期檢討及適當的調整。
部分僱員會誤當強積金投資為一般股票或基金投資,往往將焦點放在眼前的基金表現,受大市波動影響而頻頻轉換基金。其實,強積金屬長線投資,是退休後的主要收入來源,屬退休三大支柱之一,有別於一般短線炒賣,現時的價格升跌只會影響帳面盈虧,故絕不宜作「短炒」。再者,強積金是透過平均成本法,以固定金額作定期投資,分段吸納基金單位。當基金價格偏低時,便可購入較多基金單位;基金價格較高時,所能購入的基金單位會較少。透過這種方式,長遠來說便可將單位買入價及供款期間的風險平均化。因此,成員毋須因短期價格波動而改變長遠的投資目標及策略。
毋須因短期波動 常轉組合
AXA香港首席退休及中介人銷售拓展總監李秉熙表示,一般來說,年輕成員的投資年期較長,強積金投資策略較進取;相反,臨近退休人士隨着年齡漸長,風險承受能力相應下降,宜採取防守性較強的強積金投資組合。將以下三個年齡組別,分別為20歲、40歲及55歲。
以20歲初出茅廬的人士來說,李秉熙認為,此組別人士之財富累積年期比較長,故可考慮較進取的投資策略。但須注意,強積金屬整體理財計劃的一部分,故在制訂強積金投資策略時,應配合整體退休投資策略,以平衡整體的風險。
至於40歲的在職人士,家庭負擔重,開支亦多,其支出隨着已婚及育有子女而增加,故風險承受能力會較20至30歲的人士為低。這類人士可按財富累積年期的縮短,逐步調整個人強積金投資至一些均衡的組合,減低個人承受的風險,為優悠的退休生活鋪路。
最後55歲臨近退休人士,由於逐漸接近退休年齡,風險承受能力會相應下降,應採取防守性較強的組合。須留意退休前的3至5年是關鍵時刻,因此這類別人士在這段時間要加緊留意市場情况,考慮調低強積金帳戶內風險高的基金比重,例如減低股票類別或單一市場基金的比重,改而把資金調配至一些防守性較強的基金,減低投資風險之餘更可鎖定累算權益。
撰文: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