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又到大學生畢業的季節,各大學都在窮於應付上報畢業生的就業率,各種造假的資料也層出不窮,教育部也知道資料編寫方法,每年都例行發出嚴禁造假通知,但也是例行公事而已,最無辜的是逼學生捲入其中。
社會誠信變空談
為了「維穩」,中央要求各地要安排好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並有明確的指標不能低於某個百分比,名牌大學不用擔心,因為政府機關、國企在招聘要求中說明只招重點大學畢業生,非重點大學就較頭疼。
無就業證明不發畢業證
單看教育部的通知,嚴禁不准的,就是一些大學常犯的毛病,例如不准簽訂虛假就業協定,不准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就業證明等等。其實,學校只是對虛假證明睜一眼閉一眼而已,最離譜的是老師提前向學生暗示,若有就業證明,畢業論文品質稍差點也可睜一眼閉一眼,或者用行政手段,聲明無就業證明的不發畢業證,逼學生造假。在最需要教導學生誠信的校園,竟然以此作為學生離校前的示範,社會誠信也就變成空談了。
造假雖受明令禁止,但另類造假仍大行其道,如各地政府都會發出通知,巧立名目暫緩就業,去「支教支農」的畢業生可不納入就業統計,這些證明更無從考究了。
一切都源於全國上下善於用資料來虛應故事,只要將資料編得似模似樣,上級也會眼開眼閉。自此,全國就變成睜一眼閉一眼的社會,大家就在虛擬的世界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都別太認真。
阮紀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