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機管局拋出增建第三條跑道方案,推斷每小時飛機升降量可由61架次增至102,但預期上一代飛機將於20年內淘汰,屆時來往香港的飛機會較現時「寧靜一半」,不過昨日機管局舉行首場公眾諮詢論壇上,有東涌居民引用民航處的數據,指去年只有不足7%的新一代飛機在港升降,質疑機管局推測是一廂情願。
昨日的論壇吸引約200名市民出席,台上台下壁壘分明,台上除機管局與學者外,全為支持三跑道方案的航空業、運輸業和旅遊業界代表;台下發言的絕大部分為反對聲音,數度不滿台上言論而高叫口號干擾。
機管局:20年淘汰舊機 靜一半
香港航空公司代表協會副主席吳祖獻稱,業界支持興建第三條跑道,擔心日後機場飽和會削營運力。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表示,旅遊業為本港四大經濟支柱,預計今年會有4000萬人訪港,增建跑道可增更多航班,吸引更多旅客到港。代表運輸界的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亦指出,本港方圓6小時的航程內,可到很多重要城市,業界贊成建跑道。
台下公眾主要聚焦方案帶來的環境和噪音污染問題,珀麗灣飛機噪音關注小組發言人曾文典指出,東涌居民長期受飛機噪音滋擾,炮轟當局從沒致力解決問題。
英機場設罰款促換新機
他指出,英國希斯路機場設罰款制,因此較少噪音的新一代飛機升降量達94%,反觀根據民航處數據,去年只有6.5%的新一代飛機升降,反映當局只是一廂情願依賴飛機機種汰舊換新,完全沒更積極有效的方案,關注一旦落實建跑道,噪音問題會惡化。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稱,機場開幕至今,兩條跑道升降的航班已排出2.7億噸二氧化碳,足足要種植面積等於7300個香港的樹林,才可以中和碳排放量。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批評,機管局集中講經濟回報,卻未交代社會及環境成本,質疑諮詢報告內的雙跑道方案只是陪跑。
機管局企業發展執行總監馮永業重申,當局已就兩方案作初步環評,顯示對環境影響不大,待落實方案後會再進行法定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