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談國民教育﹕認識國情可增值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14日 21:59
2011年06月14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昨與本港約百名年輕人對話,席間整體問題不算尖銳,但有人提出有關國民教育問題,觸及應如何看待近代的民運和文革事件。王光亞認為,內地國民教育素材不完全適用於本港,但認為香港青年認識國情,絕對是增值(plus),不是負面的事。

青年向王光亞的提問,大部分圍繞香港與內地年輕人的異同、香港年輕人到內地發展等,艾未未、普選、人權等問題都未有觸及。唯一較敏感的是關於國民教育的問題,特別是應如何看待近代民運和文革,亦有年輕人表示,若取材片面,會否引起反效果。

「可按港人接受程度訂教材」

王光亞說,本港與內地因歷史原因各走發展道路,發展速度、文化有異,國民教育可彌補因不理解出現的不足,產生良性互動。他認為,內地國民教育教材未必完全適合香港,可按港人接受情况訂定內容,港人應了解中華民族文化及近代史。相對過去200年,中國近60年是最光輝時間,他認為繼續走現時的路,應可讓國家愈來愈好,香港亦受惠。他說,中港關係緊密下,港人了解國情只是「plus」,非負面的事情。有問題提及本港80後青年「搞事搞鬥爭」,以及中國民主進程發展等問題,王光亞並無正面回應,事後解釋,原來王光亞聽不懂個別青年的普通話,以為「民主發展」是「穩住發展」。

勉勵青年要能吃苦吃虧

王光亞又勸勉香港年輕人要能夠吃苦、吃虧,不要抱怨機會比老一輩人搶走,要把自己的奮鬥目標與香港和國家發展前景聯繫一起。他又以自己18歲時,由上海被派到黑龍江上山下鄉的經驗做例子,鼓勵香港年輕人要克服暫時困難。他說,在這段期間,認識到國家發展不平衡,在4年後有機會到英國讀書時,便知道這機會得來不易。他說,香港年輕人比內地的幸運,因為本港發展水平及教育水平比內地都要高。

他又提到,早前到深圳前海了解,深圳當局對香港的青年就業、創業也很關心,願意為港澳青年創業或就業提供機會及搞試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