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有硬着陸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16日 05:59
2011年06月16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日前公布5月經濟數據,投資者固然關心通脹,因為CPI創近3年高位;更重要的,是人民銀行於同日下午3時已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與往常的6時過後才公布大不一樣。中央迅速出招,無非向市場要發出信息,對通脹憂慮仍深,須維持緊縮政策不變。

較令人擔憂的,是在通脹加劇的同時,內地的經濟增長正在逐步放緩,滯脹威脅日益加深,投資者擔心中央下半年緊縮空間有限,不論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是加息的步伐可能被迫放緩。更甚者,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硬着陸的擔憂,已開始多了起來,連著名投資者索羅斯亦聲稱,中國經濟有迹象顯示正在失控。雖然這些言論目前仍不是主流,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如何微調經濟發展,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通脹蔓延至非食品

通脹猛於虎,通脹威脅不但沒有消除之象,並有由食品向非食品擴散的迹象。若出現全面通脹,要遏下的難度更大。只是自去年底以來,存款準備金率每月調升半個百分點,個個月創金融改革後的新高,可惜成效並不明顯。另外,4月加息後,何時再度加息,成為市場炒作焦點。這個緊縮壓力,不單令A股持續下滑,中資類股以及港股,亦是振盪中下試低位支持。

中央自從去年啟動加息周期以來,已12次調升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存款準備金率並無上限,但中央可運用的子彈已不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整體經濟能否軟着陸的問題,尤其在經濟滯脹風險不斷上升,內地銀行同業拆息(SHIBOR)急升,可能引發中小企出現倒閉潮,從而出現硬着陸。因此,緊縮政策將如何微調,才能達到遏通脹保經濟的雙重目標,實在是考驗中央如何為政策定調的功力,亦是金融市場重要的風向標。

低估值 成支撐大市主因

港股目前仍受三大利淡因素影響,只是美國只是可能沒有新的量寬計劃而已,距退市行動尚遠,歐洲債務問題雖然嚴峻,但已充分反映在股價上。反而是內地的緊縮政策,不論是在心理影響方面,還是市場流動性方面,均明顯地打壓港股及內地A股上升空間。目前支撐大市企穩的最大原因,是估值方面吸引,10倍市盈率的優質股票比比皆是,現階段吸納這些股票的最大風險,只是當中國真的出現經濟硬着陸時,這些公司的盈利受損而已。惟這種小概率的風險亦不願冒時,投資者往往卻願意高價追貨,此間的平衡真的要投資者本身評估了。

唐焱

中國光大證券(國際)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