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昨天,慧雅提到金管局再度收緊按揭的措施。表面上,這是有助保護銀行的資產質素,無可厚非。不過,這措施亦會引起其他問題,從香港整體社會的角度看,會否得不償失,是值得深思。
基本上,慧雅認為有關政策的最大後遺症,是令到換樓人士的處境十分困難。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大部分人住的單位都頗細小。對新婚一族而言,住在400至500呎的舊樓大有人在,因此要換大一點的單位的渴求甚高。從前,若果一個家庭的收入上升,他們是有不少機會可以換樓。在近年,要換入市區新單位是有些困難,不過若是接受新界新樓,還是可以。但在現時的按揭措施下,這卻變得愈來愈困難,蓋在600萬元以下,樓齡又不太高的1000呎單位,是買少見少。但對一個擁有兩個小孩和一個菲傭的家庭而言,擁有一個約1000呎的單位,似乎亦是一個「合理預期」。當一個社會裏的大部分人的「合理預期」,變得遙不可及。
60後至80後 換樓上車難
從這角度看,現時樓市的問題不止是80後上不到車,甚至60後和70後也覺得換樓很困難,生活難以改善和不斷走下坡。記得有名友人曾經說過,他認為內地人來港買樓是大勢所趨,因此他的計劃是辛苦一點也要先換入一個較大單位,希望將來可以較高價錢錢出售給尚未來港買樓的內地人。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他的感覺是兩手給人強制着,唯有眼巴巴看着單位給富裕的內地人和港人買入作出租或空置。若通脹加劇和樓價持續上升,他的儲蓄增加的幅度,可能一直都不能追近首期的要求。在這情况下,民怨又怎能不積累和擴散呢?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