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發生奪命火的馬頭圍道舊樓雖有前、後兩條走火梯,但兩條樓梯並不連接,且只有前梯能直接前往天台逃生。這種「鴛鴦梯」的設計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舊樓頗為常見,雖然符合消防法例,但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稱,一旦火警或濃煙蔓延至後樓梯低層,欲沿後樓梯逃命的中高層住客可能會逃生無門,致被困頂樓,故有一定風險。
前後梯不相通
涂謹申建議,屋宇署及消防處等應研究,可否鼓勵及支持這類擁「鴛鴦梯」的舊樓,在後樓梯處頂樓亦增開一個氣窗及增設攀梯,方便緊急情况如火警時後樓梯住客亦可攀梯逃往天台。
對於住戶或會擔心治安問題,他指在開設氣窗的同時,可加建上蓋及有一個警鐘的門,以收防盜之效。
事實上,根據建築處圖則,發生奪命火的馬頭圍道111及113號舊樓,兩幢大廈2至8樓7層共14個樓上單位,雖然名義上共享兩條走火梯,但因前、後梯並不互通,加上不少單位變成4個「劏房」,令不少劏房住客實質上只能使用一條走火梯逃生,令危險增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