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發展局強調,高度關注「劏房」引起的樓宇安全問題,正積極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加強與「劏房」有關的建築工程管制,當局計劃最快明年首季,就「劏房」工程納入小型工程監管制度的修例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
為全面規管劏房工程,政府建議,除了已納入小型工程監管制度的室內排水工程,亦會把一般劏房涉及的工程,如加設地台、改動單位內的非承重牆、開鑿走火通道等,加入小型工程監管制度,以提升劏房工程的安全。屋宇署正就技術細節諮詢業界。
屋署仍未可入屋查劏房
發展局早前提出修例讓屋宇署可根據《建築物條例》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懷疑劏房的單位調查,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已討論建議修正案,但因部分議員認為建議或會對住戶的日常生活構成影響,政府決定於今年稍後提交另一草案,包括針對劏房等內部建築工程執法的立法措施。
屋宇署發言人指劏房不一定違法,但任何影響樓宇結構的改動工程,必須獲屋宇署批准。因一般市民難以識別工程有否影響結構,建議市民必須聘請合資格人士處理。對於日前馬頭圍大火,有居民指部分單位將後門通道切斷,居民無法循後樓梯逃生,發言人表示仍在調查,暫未清楚有關改建是否影響結構。
舊樓住客不知有後樓梯
本報昨日巡查馬頭圍一帶舊樓,沿其中一幢7層樓宇的樓梯往上走,發現6樓及7樓後樓梯的通道均遭切斷。記者將觀察結果告知6樓的謝太,她最初不相信,後來從抽氣扇的牆壁向外望,才發現抽氣扇外是後樓梯,對此表示驚訝。她與丈夫及兒子租住約300呎的單位3個月,月租4500元,業主與地產代理從未提及單位有後樓梯。
她批評業主自私,為了爭取更高租金,切斷後樓梯的通道,擔心一旦火警,「前門走唔到就死梗」。該大廈7樓其中一個單位被劏成10間房,租住其中一個40呎房間逾兩年的李先生亦表示不知後門被封,他無奈說生活逼人,沒能力搬走,只希望該大廈不會發生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