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忠旺:不要妖魔化中國民企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0日 21:59
2011年06月20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美投資者對內地民企信心一落千丈,主要客戶資料曾受質疑的全球第三大及中國最大鋁型材加工商忠旺控股(1333),雖然未捲入是次風波,副總裁路長青卻認為,事件至今問題已擴大化,更直言上市公司所在地不應成為被質疑的原因,呼籲當地市場不要「妖魔化」中國企業。

「無論在香港、美國還是其他市場,任何一家企業上市時,都要經歷審計及各種審批的階段,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但經歷過這個階段後,大部分(內地)民企業的管治都能得到很大改善。」路長青表示。

他指出,企業上市的過程中,會經過很多專業機構,如投資銀行、會計師行及律師行重重把關,「中國民企既然能在美國上市,(市場)應該相信他們」。

上市前專業機構重重把關

路長青於2007年末加入忠旺,協助後者2009年5月完成集資近百億元的香港上市計劃。2003年至2007年間,他曾擔任另一家內地民企匯源果汁(1886)的執行董事,輔助創辦人朱新禮於2007年初將公司推向香港市場。

自今年3月至4月起,已接連有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被當地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停牌或要求除牌。該機構早前對多家以借殼形式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展開調查,上周又叫停兩家中國民企的首次公開發售(IPO),導致曾經是市場熱捧的中國概念股,轉眼間成了投資者爭相拋售的毒藥。

路長青稱,來自不同地域的公司,都是在專業機構的協助下完成上市,質素應該是一樣的,不應該「妖魔化」中國企業。他更直言:「如果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特別有問題,(市場)是不是應該問那些專業機構,是不是他們的專業水平出了問題?」

從事鋁型材加工業務的忠旺,2009年5月在港上市,是次民企風暴的源頭——美國向來為為其主要海外市場之一。路長青強調,風暴對忠旺的業務絲毫沒有影響,公司產品雖然受到美國商務部反傾銷稅打壓,中國內需市場迎頭趕上,令公司已度過最差的時候(詳情見文)。

忠旺一度陷誠信危機 核查後平息

忠旺是次未捲入民企風波,不過上市兩年來一直風波不斷。該公司上市當年9月,曾有內地傳媒質疑該公司招股書披露的十大客戶交易資料作假,使得企業誠信一度陷入危機。隨後忠旺邀請主要客戶高管出面澄清,及停牌委任獨立顧問核查,事件才得以暫時平息,惟恢復交易後公司股價急跌27%。

忠旺股價眼見逐漸回升,誰料去年下半年美國當局擬對中國鋁型材產品徵收懲罰性反傾銷稅,導致其上市第二年即發盈警,2010年全年利潤跌逾26%。公司股價亦再未回到2009年7月的高位10.88元,上周五收市報3.12元。

(明報記者鄧亮遼寧遼陽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