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伊院步行機械人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0日 21:59
2011年06月20日 21: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Sally原在英國當醫生救急扶危,3年前駕車遇上嚴重意外,腦部重創昏迷了6個月,蘇醒後四肢完全失去知覺。其後她回港接受康復治療,年初被轉介到伊利沙伯醫院接受香港首個「機械人協助式步行治療」(Robotic Therapy),10多次療程後已可在旁人協助下行走10多步,「好開心,行得好好」。

全港獨有 重建步行記憶

這台高3.5米、長5米的機械人協助式步行儀器價值過百萬元,早於1980年代在歐美開始研發,去年底首次引入本港,全港獨有。伊院物理治療部主管劉慕儀博士表示,以往如Sally這類病人的康復治療十分被動,治療人員只能在牀上協助他們做伸展運動,自從添置「機械人」後,儀器的懸掛系統可以幫他們站起來,在步態規劃器的協助下,他們甚至可在跑步機上自行走動,她解釋,「半小時內病人可以行上1000步,在10至12次的療程後,他們的腦部會重新建立起步行的記憶」。

劉慕儀指出,這台儀器的好處是可以固定癱瘓病人的身體,增加他們的平衡力,並透過跑步機前的電腦屏幕,告知他們步姿是否正確,讓他們可以即時改正,「病人活動更順暢,信心會增加」。雖然儀器成效顯著,但並非每個癱瘓病人都適合使用,她表示,如果病人四肢完全不能用力,體重超過300磅或患有骨質疏鬆,都不適宜接受這個治療。

一般物理治療收費 年服務2000人次

伊院現時已為大約30名中風、脊椎受損或腦部受創傷的病人提供步行治療,他們只需付一般物理治療的收費。欲參加治療需醫生轉介,以及接受評估。院方物理治療部現時有10名治療師懂得操作此儀器,治療師須培訓3個月,其間要上課、實習及考試。劉慕儀估計,儀器每年可為2000人次提供治療,被問到日後院方會否購入更多部步行治療儀器,她表示,儀器大佔用地方,伊院暫時沒有地方容納第二部。

另外,伊院年初亦購入了一部專門訓練上肢的機械人治療儀器,能夠承托病人上肢大部分重量,即使病人肌力極弱,儀器亦可運作,並透過電腦屏幕協助他們參與各種模擬場景訓練,包括淋花、抹窗、拿雞蛋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